[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器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5197.9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3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华东;宁晨;阮志刚;季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整车道路可靠性耐久试验中包含一项纯坏路耐久试验,该试验主要用于验证新开发车型的车身及底盘零部件的可靠性。但由于参与该项试验的车辆需要长时间在颠簸路面行驶,因而车辆的减震器工作异常频繁,导致减震器内部油温急剧升高,加速了减震器密封圈的老化,使减震器寿命减短,这样为了完成整车坏路试验,需要多次更换损坏减震器,严重影响了试验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冷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减震器在纯坏路试验中工作异常频繁,造成油温高、减震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震器冷却装置,包括:
覆盖在减震器上的水套,所述水套具有冷却液出口和入口;
放置在车辆上的冷却液散热器,所述冷却液散热器的进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套连接;以及
安装于所述冷却液散热器出水口与水管之间的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水套的覆盖面积不少于减震器储油区的60%。
进一步地,所述水套、减震器、水套的冷却液出口及冷却液入口间全周密封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套的冷却液入口位于所述水套的下端,所述水套的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水套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采用与冷却液散热器及水套的冷却液出口、入口相匹配的透明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本体固定在所述冷却液散热器的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却装置对减震器的冷却均匀且持续,冷却效果好,能有效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试验前冷却液加注完成后,试验过程中无需补液节省时间,提高试验效率,可以使用车用防冻液作为冷却液,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也可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器循环冷却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器,2.水套,21冷却液出口,22冷却液入口,3.冷却液散热器,4.水泵,5.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减震器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水套2,冷却液散热器3,水泵4以及水管5。
水套2覆盖在减震器1上。
冷却液散热器3可以放置在试验车辆的二排座椅上,并通过水管5将其进出水口与水套2相连接。
水泵4安装于冷却液散热器3的出水口与水管5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水泵4的本体固定在冷却液散热器3的支架上。
该冷却装置制作简单,冷却效果好,可以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套2的覆盖面积不小于减震器1储油区的60%,以保证冷却装置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套2采用Q235材质,厚度为2mm,内部水流空间为4mm。
水套2的冷却液出口21及冷却液入口22均采用Q235材质,高度均为3~4mm,外径均约为6mm,内径均约为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水套2、减震器1、水套2的冷却液出口21及冷却液入口22进行全周密封焊接,从而防止漏水,焊接完毕后进行简易涂装防锈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入口22位于水套2的下端,冷却液出口21位于水套2的上端,这样布置的散热效果更佳。
冷却液散热器3可采用任意品牌轿车用散热器总成,选体积较小且带散热风扇为宜,通过简易支架易将其固定,以能固定牢靠且便于放置在试验车辆的二排座椅上为原则进行制作。
冷却液散热器3的出水口普遍比水套2的冷却液出口21及冷却液入口22大很多,需要通过转接方可匹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用大、小水管的转接,将冷却液散热器3的进出水口与水套2相连接,冷却液散热器3的电源由试验车自带点烟器提供。
水泵4可以采用普通小功率水泵,例如普通轿车所使用的汽油泵。水泵4的电源由试验车自带点烟器+逆变器来提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管5采用与冷却液散热器3及冷却液出口21、冷却液入口22相匹配的普通透明水管,以便于观察管中液体流动是否正常。水管5的布置以固定牢靠且不影响行车为原则,根据不同车型进行布置。
冷却液使用有色的车用防冻液,便于观察管中液体流动是否正常,且在冬季进行试验时也可起到防冻作用。试验前冷却液加注完成后,试验过程中无需补液节省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51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彩花岗岩漆涂层结构
- 下一篇:自动遮阳遮雨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