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物联网网络中连接数据终端设备的同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4634.5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4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B11/20 | 分类号: | H01B1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联网 网络 连接 数据 终端设备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是用于物联网网络中连接数据终端设备的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中常常涉及将若干台独立的数据终端设备通过传输介质相互物理地连接,并通过网络软件逻辑地相互联系到一起而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在线处理等功能。物联网连接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数据终端设备,物联网的连接介质为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其控制机制是各层的网络协议和各类网络软件。
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线路为同轴电缆,现有物联网中的同轴电缆普遍以单根的形式进行电信号传输,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同一数据终端设备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到另一数据终端设备已是司空见惯,而采用多根独立的电缆进行多路信号传输会使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变得异常繁杂,进而使物联网中对同轴电缆的管理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物联网中连接数据终端设备时既可实现多路信号传输,又便于线路管理的用于物联网网络中连接数据终端设备的同轴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物联网网络中连接数据终端设备的同轴电缆,包括外护套、中心填芯柱及六根电缆芯线,所述中心填芯柱和六根电缆芯线均设置在外护套内,中心填芯柱位于外护套的中央,六根电缆芯线均匀的分布于外护套内壁与中心填芯柱外壁之间的空间内,且六根电缆芯线与外护套和中心填芯柱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聚硫胶填充层。本实用新型中加入聚硫胶填充层的目的在于使本实用新型中电缆芯线和中心填芯柱相对外护套的位置固定,当本实用新型受到外力作用时聚硫胶填充层能缓冲外界作用力,进而避免电缆芯线受外力作用而损坏。
所述电缆芯线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绝缘介质层、外导体及内护套。其中,绝缘介质层用于分隔内导体和外导体,内护套则用于对外导体进行保护。
所述内导体为镀银铜线,所述绝缘介质层由多层具有微孔的聚四氟乙烯板构成,所述外导体包括两层镀银铜线编织层及位于两层镀银铜线编织层之间的多层铝塑带层,所述内护套为聚烯烃板构成。
所述六根电缆芯线构成三组电缆芯线组,每组电缆芯线组均包括两根电缆芯线,每组电缆芯线组中的两根电缆芯线分别位于中心填芯柱相对两侧,且每组电缆芯线组的任意一根电缆芯线均与另两组电缆芯线组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六根电缆芯线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六根电缆芯线的分布更加均匀,保证了六根电缆芯线长度基本一致,进而保证了六根电缆芯线具有相同的插入损耗和相位,即电气特性相对一致。
所述外护套的内壁设置有无纺布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外护套、中心填芯柱及六根电缆芯线,其中,中心填芯柱和六根电缆芯线均设置在外护套内,中心填芯柱位于外护套的中央,六根电缆芯线均匀的分布于外护套内壁与中心填芯柱外壁之间的空间内,且六根电缆芯线与外护套和中心填芯柱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聚硫胶填充层,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实现,且采用本实用新型连接物联网中数据终端设备时每根电缆芯线都能实现一种信号传输,进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多路信号的传输,本实用新型的六根电缆芯线均设置在外护套内,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物联网时物联网中连接线路简单,便于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内导体,2、外导体,3、绝缘介质层,4、内护套,5、外护套,6、无纺布层,7、中心填芯柱,8、聚硫胶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师范学院,未经乐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4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