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变器及其散热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3596.1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8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陶高周;张国旗;牛孝先;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2 | 分类号: | H02M7/4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及其 散热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及其散热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散热效果是影响光伏逆变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对于高功率密度的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散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逆变器的功率器件性能,进而影响到逆变器的工作效率。目前现有的光伏逆变器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以增大机柜外形尺寸为代价;对逆变器内部发热器件并没有进行单独风道设计,容易引起热源的二次效应,造成风冷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大功率光伏逆变器设计开发出了相应的散热通风系统,从风道设计,进风口分配,发热元器件风量需求分析等方面改善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散热效果,从而在保证整机外形尺寸较小的情况下,改善发热器件的热情况,保证逆变器始终在较高的效率下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逆变器散热通风系统,其包括风道隔板以及设置在该逆变器的机柜上的出风口与入风口,该出风口包括设置在该机柜顶壁的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该入风口包括分别设置在该机柜相对两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口以及若干第二入风口,该风道隔板的一端固定在该逆变器的电抗模块上,而另一端固定在该机柜的侧壁将相应侧壁上的该若干第二入风口分割成上、下两部分,该若干第二入风口的上部分、该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位于该风道隔板的同一侧并与该风道隔板形成一个电抗模块通风风道,该若干第二入风口的下部分、该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口、该至少一个第 二出风口位于该风道隔板的另一侧并与该风道隔板形成一个逆变模块通风风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散热通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该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处的至少一个电抗模块风机,该至少一个电抗模块风机处于该电抗模块通风风道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逆变器,其包括机柜、固定在该机柜内的电抗模块、逆变模块以及设置在该机柜上的散热通风系统,该散热通风系统包括风道隔板以及设置在该机柜上的出风口与入风口,该出风口包括设置在该机柜顶壁的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该入风口包括分别设置在该机柜相对两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口以及若干第二入风口,该风道隔板的一端固定在该电抗模块上,而另一端固定在该机柜的侧壁将相应侧壁上的该若干第二入风口分割成上、下两部分,该若干第二入风口的上部分、该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位于该风道隔板的同一侧并与该风道隔板形成一个电抗模块通风风道,该若干第二入风口的下部分、该至少一个第一入风口、该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位于该风道隔板的另一侧并与该风道隔板形成一个逆变模块通风风道,该电抗模块固定于该电抗模块通风风道中,该逆变模块固定于该逆变模块通风风道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电抗模块和该逆变模块沿平行于该机柜的顶壁的方向并行排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散热通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该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处的至少一个电抗模块风机,该至少一个电抗模块风机处于该电抗模块通风风道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包括依次相通的逆变单元进风口、逆变模块风机、散热器、引风罩和逆变单元出风口,该逆变单元的进风口与第一入风口和所述第二入风口的下部相通,该逆变单元的出风口通过集风罩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电抗模块包括若干电抗单元,每个电抗单 元由至少一个电抗封装形成,该若干电抗单元沿垂直于该机柜的顶壁的方向垂直排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电抗单元配有电抗罩与罩盖,该罩盖封合该电抗罩,该电抗单元收容在该电抗罩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至少一个电抗模块风机固定在垂直排列的若干电抗单元中的位于顶部的电抗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对逆变器内部的主要发热器件进行模块布置并分别对其设计了风道,发热器件风道的单独设计保证了各器件的良好散热效果,保证了各器件的连续工作时间和效率;根据不同发热器件发热量的大小,将两风道共用进风口进行分割,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分配风量,还可以避免由于功率模块所用风机风量大将电抗模块产生的热量回吸到功率模块,这样会严重影响功率模块的散热效果;由于功率模块是主要的发热器件,故增加了功率模块风道的进风口以保证进风量,功率模块可以从机柜前门和后门上开得进风口得到所需要的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逆变器散热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逆变器散热通风系统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3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荧光粉远置透镜
- 下一篇:一种高导热低热阻LED光电封装应用集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