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362.5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6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成;丁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纵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的前纵梁,对整车的弯曲及碰撞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汽车的前纵梁担负着吸收碰撞能量、抵御乘员空间变形、保护乘员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前纵梁通常采用整体式结构,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但是还存在如下缺点:
(1)采用整体式冲压成型结构,由于前纵梁长度较长,且拉延程度深,需要通过较大的模具和冲压设备来加工,模具制造难度大,成本高;
(2)采用单一材料冲压而成,其强度低,整体性能差,很难满足前纵梁既吸收碰撞能量又能抵御乘员空间变形的目的。通常会在前纵梁上增加加强件来增加它的强度,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增加成本,还增加了整车重量,不利于车身轻量化的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加工困难,强度低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作方便的汽车前纵梁结构,从而在满足车身安全的前提下,减轻零件重量,生产制作简便,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前段,纵梁中段和纵梁后段,并从纵梁后段、纵梁前段到纵梁中段的厚度逐渐增厚,所述纵梁中段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纵梁前段,所述纵梁中段的另一端与纵梁后段采用焊接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纵梁前段可采用厚度为1.8mm的高强度冷轧钢板;
纵梁中段可采用厚度为2.3mm的热轧钢板;
纵梁后段可采用厚度为1.4mm的高强度冷轧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前纵梁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分成三段,并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及厚度的板材拼焊而成。在满足车身安全的前提下,减轻零件重量、减少零件数量以及降低成本。在纵梁前段采用簿板材,有利于整车的碰撞吸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前段1,纵梁中段2和纵梁后段3,并从纵梁后段3、纵梁前段1到纵梁中段2的厚度逐渐增厚,纵梁中段2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纵梁前段1,纵梁中段2的另一端与纵梁后段3采用焊接连接。
纵梁前段1可采用厚度为1.8mm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型号为:B210P1(Q/BQB411)。
纵梁中段2可采用厚度为2.3mm的热轧钢板,型号为:SAPH400(Q/BQB310)。
纵梁后段3可采用厚度为1.4mm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型号为:B210P1(Q/BQB411)。
实际制造过程中,分别选用如上所示的三种材料及板材厚度的材料,通过激光拼焊的方式将纵梁前段1,纵梁中段2和纵梁后段3三段焊接成一整体,然后冲压成型即可,制作方便,成本低。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罩
- 下一篇:重型汽车高强度单层车架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