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281.5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8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现林;张辉;陈绍林;叶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1/00 | 分类号: | F25B31/00;F25B41/00;F25B41/06;F24F13/2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系统普遍采用压缩机10’和补气储液装置20’配合使用,压缩机10’和补气储液装置20’分开设置并通过铜管连接,参见图1,这种设置方式使空调系统需要相对较大的摆放空间和复杂的管路设计,而且由于压缩机10’和补气储液装置20’形成两个振动噪声源,会产生较大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占用空间大、管路复杂和噪音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通过管路连通的补气储液装置,补气储液装置固定连接在压缩机上。
进一步地,压缩机具有补气口,补气储液装置设置有补气管路,补气管路的第一端延伸到补气储液装置的内部,补气管路的第二端与补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在补气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阀门置于压缩机顶部且位于补气管路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阀门置于压缩机底部且位于补气管路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补气储液装置还包括:第一冷媒管路,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的壳体内部,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的壳体外部;第二冷媒管路,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一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的壳体内部,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二端设置在补气储液装置的壳体外部;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连通。
进一步地,补气储液装置内部设置有过滤网,第一冷媒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冷媒管路的第一端均成斜切口状并且位于过滤网下方。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和储液器,四通阀的第一接口与储液器的进口端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三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器连通,储液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补气储液装置采用套缚的方式固定在压缩机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压缩机为双级压缩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通过管路连通的补气储液装置,补气储液装置固定连接在压缩机的壳体上。通过把补气储液装置直接与压缩机固定在一起,节省了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分别设置需要的空间,进而减少了空调系统的占用空间,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也大大减少,而且使原本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两个噪音源合并成一个,通过压缩机本身的减噪音设施便可以减掉补气储液装置额外的噪音,使空调系统的噪音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补气储液装置和储液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压缩机、补气储液装置和储液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补气储液装置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的压缩机与补气储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补气储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空调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具体参见图2至图6,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和与压缩机10通过管路连通的补气储液装置20,补气储液装置20固定连接在压缩机10上。优选的,补气储液装置20紧靠在压缩机10的壳体上。
通过把补气储液装置直接与压缩机固定在一起,节省了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分别设置需要的空间,进而减少了空调系统的占用空间,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也大大减少,而且使原本补气储液装置与压缩机两个噪音源合并成一个,通过压缩机本身的减噪音设施便可以减掉补气储液装置额外的噪音,使空调系统的噪音大大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换旋钮及具有该转换旋钮的电动/手动分合闸转换装置
- 下一篇:节能电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