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集成发光二极管车前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2129.7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1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允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允生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9/02;F21V19/00;F21W101/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集成 发光二极管 车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以高密度集成的集成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机动车前方照明灯具,简称车前灯。
背景技术:
高密度强光型灯具可以用于探照灯、机动车前灯以及街道路桥的夜间照明灯等,目前,在制作高密度强光型机动车前灯时,多采用灯丝或氙气灯作为灯具的发光源,这些采用灯丝或氙气作为发光源的机动车前灯,具有光的密集性好,有利于聚光远照的特点,但它的显色指数较低,一般只有35~50的显色指数,且色温随发光材质固定而不能改变,如灯丝材质的只能发出低2000k色温的橙红色光,氙气材质的只可以发出高于6000k色温的蓝白光等,再者,这些光源的灯具还存在光效低,寿命短等缺陷,其消耗功率一般为55~200瓦之间,使用寿命一般数千小时,特别是氙气灯还存在一定成分的有害物质,不利于节能环保。
在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200232.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采用多颗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它的灯芯是由多块其中开有冷却介质通孔,其侧壁上设有齿形边,并在齿顶装有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单元板叠合构成,由于所述专利灯芯是采用多颗分立的直插式发光二极管密集排列而成,在达到同等额定功率或同等光通量时很明显其所需的发光面积很大,其体积是本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的数倍,根本无法达到既要光通量大,又能够嵌装于体积较小的机动车前车的壳体内的要求,同时,该专利方案采用分立直插式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由于需借助散热的发光二极管的两个管脚均为馈电电极,故不宜采用散热效果较好的液体介质的散热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发光二极管车前灯,它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机动车前灯照明显色指数低,色温不易改变,光效低,寿命短,不利于节能环保或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车前灯光通量不足和散热效果欠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集成发光二极管车前灯,包括有光源、反光杯和透明面罩,透明面罩盖住反光杯的出口,光源设于反光杯内,光源为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为中空结构,在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内腔设有分隔板,分隔板把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内腔分隔成高温冷却室和低温冷却室,高温冷却室和低温冷却室相通,在反光杯的背后设有散热器,散热器的一端与高温冷却室连接,另一端与低温冷却室连接,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内腔和空心散热部内腔都充有冷却液。
高温冷却室和低温冷却室于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的末端连通。
分隔板的内侧末端设有朝向发光二极管的导流板。
散热器由两层壁体构成,反光杯作为第一层壁体,在反光杯的后方设有第二层壁体,在两层壁体之间形成散热器内腔,在散热器内腔的一端与高温冷却室之间连接有流出管,散热器内腔的另一端与低温冷却室之间设有回流管。
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上既设有远光发光二极管灯组,又设有近光发光二极管灯组。
在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的侧面设有远光发光二极管灯组,上方面设有近光发光二极管灯组。
远光发光二极管灯组是安装位于反光杯背离会车时驾驶员眩光反射角的那个反光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①由于采用集成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因为发光二极管特有高显色指数,故本灯具的显色指数比灯丝或氙气灯等光源的显色指数高一倍多。
②发光二极管的光色温,可通过配方荧光粉剂的比例,制作成任意色温的光源,而传统光源不能配制。
③由于采用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作为光源,而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的光密度极高,故用作机动车前车灯照明时,其聚光性能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实现单面光源的远距离照明的目标,且有效避免眩光反射角,提高行车安全性。
④比传统光源(如灯丝,氙气灯)更节能,更绿色环保,使用寿命更长久。
⑤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内的液体散热方案实现定向热对流自由循环散热,无需设置动力源装置,完全解决了高密集发光二极管的散热问题,提高散热效果,使发光二极管在非常理想的温度环境下工作,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发光二极管车前灯的发光二极管灯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发光二极管车前灯的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发光二极管车前灯的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冷却液出入口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发光二极管车前灯的集成发光二极管灯芯内腔冷却液流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发光二极管车前灯的剖视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允生,未经梁允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2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装箱式集合型机柜淋水式空气冷却系统
- 下一篇:可调高度的支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