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字节能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1518.8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6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惠拓计算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5/293 | 分类号: | H02M5/293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节能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电输入交流电输出的变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灯,隧道灯,地下停车场用智能照明调控数字节能电源。
背景技术
在电力供给部门的电能输送过程中,为避免电压损耗和用电高峰时造成电压过低,一般都采用提高电压输送,因此用户实际上承受的电压往往会高于设备的额定电压,这些超额的电压不仅不能让负载更有效率的运作,反而导致电能过量浪费,增加设备损坏率,增大成本费用等负面影响。
为节约电力,达到既节电又保证照明标准要求的双重目的,节电器应用而生。目前,常用的节电器主要有可控硅节电器和电磁平衡节电器两种。但可控硅节电器自身能耗较高,节电率低,输出电压严重畸变,有浪涌电压,污染电网,产生干扰,无法满足电磁兼容要求;而电磁平衡节电器体积大且笨重,突变降压易灭灯,电压无法精确控制,切换时有浪涌电流或浪涌电压,故障率高。因此,近年来,一种新型数字节能电源越来越受到照明业者们的喜爱,但数字节能电源开发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成为其推广应用的一个桎梏。如何设计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数字节能电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开发一种数字节能电源,其核心部件AC-AC变换器是在传统Buck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开发的一种数字节能电源,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字节能电源,包括:单片机,驱动信号生成器,IGBT驱动电路,输入辅助电源,AC-AC变换器以及旁路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C-AC变换器包含至少一个变换回路,该变换回路包括:两个电容(C1,C2),两个二极管(D1,D2),一个三极管(T),一个电感(L);所述变换回路的输入端(Lin)和输出端(Lout)之间依次连接有三极管T和电感(L);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三极管(T)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所述三极管(T)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和二极管(D2),二极管(D1,D2)极性正接;所述电感(L)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2)和电容(C2)。
作为改进地,所述AC-AC变换器电压输出端设有输出电压测量装置。
作为改进地,所述三极管(T)为PNP型或NPN型。
与传统的节电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数字节能电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AC-AC变换回路中的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反接一个二极管,实现双向导通,方便对交流电进行调节。
二、在AC-AC变换器电压输出端设有输出电压测量装置,实现对输出电压的实时检测。
三、在回路中设置电感,避免了电源切换时,浪涌电流或浪涌电压对功率管的冲击而烧坏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节能电源整机原理框架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AC-AC变换回路原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AC-AC变换回路另一等效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节能电源,包括:单片机,驱动信号生成器,IGBT驱动电路,输入辅助电源,AC-AC变换器以及旁路接触器。其中,所述单片机用来生成PWM信号和旁路信号,分别输送给驱动信号生成器和旁路接触器;所述驱动信号生成器输送命令给IGBT驱动电路,用来控制AC-AC变换器中三极管的基极电流。进一步地,所述AC-AC变换器包含至少一个变换回路,所述AC-AC变换器电压输出端还设有输出电压测量装置,用来实时监测输出电压。
如图2所示,所述变换回路包括:两个电容C1,C2,两个二极管D1,D2,一个三极管T,一个电感L。其中,所述变换回路的输入端Lin和输出端Lout之间依次连接有三极管T和电感L,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三极管T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所述三极管T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和二极管D2,二极管D1、D2极性正接,所述电感L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2和电容C2。优选地,所述三极管T为PNP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二极管D1,D2极性都倒过来,如图3所示,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见图2,实际进行AC-AC电压变换时,在输入交流电正半周,集电极C和发射极E完全导通,二极管D1完全截止,此时,整个回路相当于基本型BUCK电路,通过基极B实现电压的平滑调节;在输入交流电负半周,基极B和二极管D1完全导通,发射极E完全截止,此时,通过集电极C实现电压的平滑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惠拓计算机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惠拓计算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1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