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膜加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9477.9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4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葛復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復中 |
主分类号: | A45D44/00 | 分类号: | A45D44/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膜 加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后即可丢弃的面膜加温装置。
背景技术
冬天由于气温较低,为了减少脸部贴敷面膜所造成的不适感,以及增加保养功效,便有中国台湾M273195号“面膜温度控制装置”、以及M316417号“面膜温度控制装置”新型专利产生,其主要利用电热机构来对面膜预热,可是,该预热后的面膜在贴敷于脸部后,很快就会降回低温状态,故而其实用效果相当有限。
是以,便有M390695号“面膜加热装置”因运产生,其将面膜伏贴于一加热袋体底面,而该加热袋体中充填有结晶放热液,并令一放热起始件能藉由释放复数该晶种,使复数该晶种引发该结晶放热液进行连锁反应析出结晶并放出热量,俾透过加热袋体而对面膜进行持续性保温作用,可是,此专利前案成本并不便宜,故而须透过加热至80℃进行重复使用,就此而言,其整体操作并不能达到随用随丢的卫生性、方便性要求。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乃研发出第101203022号“面膜加热装置”新型专利申请案,用以彻底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其功效相当卓著,但是,本设计人并不以此自满,发现其袋体在开启后,由于对流效果并不明显,导致暖暖包有慢热及温度不够的问题,于是经一再研究及测试,乃开发出更具有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膜加温装置,其能令暖暖包充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有效提升暖暖包对面膜加热的速度及温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面膜加温装置,包括有:
一外袋,其内部界定有一密闭的容纳空间,且于外侧分别设有可开启容纳空间的第一撕裂区及第二撕裂区;
一内袋,其置设于容纳空间中,该内袋中安装有面膜;
一可抛弃式的暖暖包,其与内袋叠接的置于容纳空间中,并在容纳空间内撑架有一流道,第一撕裂区及第二撕裂区在开启后形成容纳空间的两个开口,流道连通该两个开口,空气于容纳空间对流。
所述的外袋由第一外层、第二外层叠接所组成,该第一、二外层周缘结合成封边,在第一、二外层之间界定一密闭的容纳空间,该外袋于两侧的封边设有第一撕裂区、第二撕裂区,第一撕裂区、第二撕裂区在开启后,形成同轴向贯通容纳空间的两个开口。
所述的内袋以防水的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叠接组成,该第一、二片体结合有封缘,在第一、二片体之间界定一密闭而可安装面膜的容室,内袋固置于第一外层。
所述的第一片体设有能贴合于第一外层的双面胶。
所述的内袋于封缘更设有第三撕裂区,第三撕裂区与第一撕裂区相对,且较第一撕裂区更远离第二撕裂区,在开启第一撕裂区后,第三撕裂区裸露在外,在第三撕裂区开启容室后,形成面膜取出的缺口。
所述的暖暖包具有相对且面积较大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一面与内袋第二片体叠接,第二面则贴合固置于第二外层,暖暖包两侧、第二面与第二外层间在容纳空间内撑架出流道。
所述的暖暖包于第二面设有能固置于第二外层的黏结层。
所述的内袋于外侧设有第三撕裂区,第三撕裂区在开启内袋时,形成面膜取出的缺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主要透过外袋、容纳空间、第一撕裂区、第二撕裂区、内袋、暖暖包及流道的整体配合,用以使第一、二撕裂区在开启外袋后,有效提升容纳空间的对流效果,令暖暖包能充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如此即可以有效提升该暖暖包对面膜加热的速度及温度,由是观之,本实用新型确实进一步为面膜加温提出一有效解决的新颖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第一撕裂区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第二撕裂区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外袋 11 第一外层
12 第二外层 13 封边
14 容纳空间 15 第一撕裂区
16 第二撕裂区 20 内袋
21 第一片体 22 第二片体
23 封缘 24 容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復中,未经葛復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9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