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壁结合的炉腹用高炉铜冷却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9171.3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0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令坤;胡正刚;邹祖桥;尹腾;姜本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壁 结合 炉腹用 高炉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冷却壁,具体属于具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大型高炉炉腹使用的铜冷却壁。
背景技术
有研究表明,球墨铸铁劣化的主要原因是CO2的侵入,CO2与基体中石墨反应的开始温度点为709℃,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高炉煤气中含有大约20%左右的CO2,冷却壁和CO2接触的机会是很多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为保证冷却壁安全可靠地工作,冷却壁的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709℃,不能长期超过770℃。
对于2500m3以上的大型高炉而言,高炉冷却壁工作环境最恶劣的位置在软融带以下部位(即高炉炉腹部位),该区域的炉内温度远远高于770℃,该区域温度约l100~l300℃,在风口附近甚至可达 l500℃以上,采用全冷却壁冷却的大型高炉,在开炉后10年左右,炉腹、炉身下部冷却壁破损率一般较高,有时会有高达60%的水管出问题,为了减少铸铁冷却壁破损,近年来在炉腹大多采用铜冷却壁进行冷却,如2001年1月刊登于宝钢技术上的“新型高炉冷却设备—铜冷却壁”,该文献中介绍了铜的导热系数是铸铁的10倍左右,故铜冷却壁冷却能力优越,但由于炉腹和炉缸交界处存在着结构的差异,是渣铁的易集聚区,即使如此仍不能保证炉腹铜冷却壁不出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国内外在提高炉腹冷却壁的冷却能力方面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将冷却壁材质由铸铁转换为铜质(轧制或者铸造),另一方面通过改进冷却壁结构,加长冷却壁长度,在炉腹下部增加凸台来增强对炉腹炉缸结合处的冷却,但这些改进相对于恶劣的炉腹工作环境恶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炉腹炉缸结合部仍显冷却能力不足,并不能遏制炉腹冷却壁的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改变增强铜水冷管的形状,使增强铜水冷管与铜冷却壁的热交换面积增加,而进一步增强冷却效果,进而提高高炉炉腹冷却壁的使用寿命的一种冷却效果良好的板壁结合的炉腹用高炉铜冷却壁。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一种板壁结合的炉腹用高炉铜冷却壁,由铜冷却壁本体、装在铜冷却壁内的铜水冷管、铜水冷管的进水口及出水口、连接孔、铜冷却壁上的燕尾槽组成,其在于:在铜冷却壁内的铜水冷管的进水口下方设有增强铜水冷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通过在炉腹和炉缸冷却壁之间增加一排水平冷却的水管,使炉腹炉缸结合部的冷却面积能增加至少2倍,从而大大提高风口带冷却壁散热速度,进而利于该部位渣皮的快速凝结,保护炉腹部位免于渣铁的直接接触,延长该区域冷却壁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冷却壁本体,2—铜水冷管, 3—进水口,4—出水口,5—连接孔,6—燕尾槽,7—增强铜水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板壁结合的炉腹用高炉铜冷却壁,由铜冷却壁本体1、装在铜冷却壁1内的铜水冷管2、铜水冷管2的进水口3及出水口4、连接孔5、铜冷却壁上的燕尾槽6组成。其在铜冷却壁1内的铜水冷管2的进水口3下方埋设有增强铜水冷管7,增强铜水冷管7也可以同铜水冷管2整体铸造。
由于增强铜水冷管7的设置,扩大了对铜冷却壁本体1的冷却面积,从而有效保证了炉腹部位免于渣铁的直接接触,使冷却壁寿命得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9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炉出铁场机翼式顶吸除尘装置
- 下一篇:冶金煤粉气粉分离及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