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具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38866.X | 申请日: | 2012-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6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润科技精机(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薄片类产品夹持的夹具构造。
背景技术
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很多制造业采用自动化的设备来替代人工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处在电子产业链中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大量的工人。在生产线上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很多环节采用了自动或半自动的机械设备,一些切割出来的小芯片单元,体积非常小,分量又轻,而且是薄片状的,所以目前普通夹具在夹持薄片物件时,难以保证对薄片物件的夹持量,由于夹持力度和夹持位置的问题容易造成薄片物件受损伤;例如图1所示的功率电感元件1,其具有相隔适当间距而分置前、后的侧板11、12,在二侧板11、12间设有一连结二侧板11、12的轴部13;此种功率电感元件1必须在二侧板11、12的轴部13执行一个绕线的制程,并在完成绕线后,于二侧板11、12间进行点胶在绕在线予以固定线圈的制程,因此利用夹具以进行将其中一侧板11夹持,以提供铜线可绕在二侧板11、12间的轴部13上,或提供胶可点附在二侧板11、12间的轴部13上,是一个必须进行的操作;然而此类功率电感元件1体积相当微小,可供夹持的侧板11或12的厚度甚至不到1mm,一般的夹具并无法达到此项夹持及夹持后供点胶的功能,因为在对夹持其上功率电感元件进行点胶时,点胶器易被旋转中的夹爪端面部位碰撞,同时点胶器点胶时喷溅的胶液易沾及夹具的夹爪,且因其可夹持的深度极浅,以自动操作将功率电感元件1置入夹具中非常不易取得夹持时的平衡状态,亦即难 以控制表面与夹具转轴的垂直度,故一旦垂直度偏斜,夹持旋转时会晃动而容易造成点胶上的不良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具构造,通过使对夹持其上功率电感元件进行点胶的点胶器避免被旋转中的夹爪端面部位碰撞,同时减少点胶器点胶时喷溅的胶液沾及夹扣体的面积,并增加夹扣的稳固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夹具构造包括一夹具本体,其一端沿夹具本体的轴向开有多数条剖槽,而将夹具本体的分设出多数个夹爪,各夹爪的前端外圆周共同围设成一束紧部,并于夹爪的前端形成一端面;端面上形成多数凸设于端面外一适当长度的夹扣体,每一夹扣体各对应设于一夹爪的前端端面上,且各具有一朝向中心轴方向的夹扣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对夹持其上功率电感元件进行点胶的点胶器避免被旋转中的夹爪端面部位碰撞,同时减少点胶器点胶时喷溅的胶液沾及夹扣体的面积,并增加夹扣体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以夹持的元件实施例功率电感元件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中夹扣体部份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构造中夹扣体部份夹持功率电感元件的部份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夹具构造中夹扣体部份夹持功率电感元件的部份放大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功率电感元件;11、侧板;12、侧板;13、轴部;2、夹具本体;21剖槽;22、夹爪;23、束紧部;24、端面;25、固定孔;26、内腔;27、夹口体;271、夹扣面;272、底部;273、末端;3、顶杆;31、固定轴部;32杆部;33、螺抵部;34、前端面;4、螺抵件;5、夹持空间;L、长度;D、径向深度;d、径向深度;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夹具本体2,其一端沿夹具本体2的轴向开有多数条剖槽21,而将夹具本体2的分设出多数个夹爪22,各夹爪22的前端外圆周共同围设成一圆锥形束紧部23,并于夹爪22的前端形成一与夹具本体2轴向垂直的端面24;夹具本体2的后端圆周上设有内设螺纹的固定孔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润科技精机(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万润科技精机(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88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