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拉机的车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6046.7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3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福留宽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B60R16/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拉机的车室,尤其涉及车室内的电气配线的配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拖拉机的车室内的电气配线的配置为:从拖拉机的车体延伸出的电气配线穿过车室的支柱的内部,并通过外车顶和内车顶之间,与作业灯等电器设备连接。这样的话,由于电气配线配置在外车顶和内车顶之间,所以能够防止电气配线向外露出,并防止了电气配线因为雨水的进入而受潮。
但是,现在还存在有不具有内车顶的拖拉机。在这种拖拉机中,电气配线由于没有了内车顶的遮挡,所以会向外露出,导致车室的外观不佳,且电气配线容易被外界的物体碰触,导致电气配线被损害。而如果另外设置遮挡盖,来专门保护电气配线的话,则制造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拉机的车室,即使不具有内车顶和遮挡盖时,也能够隐藏电气配线,从而能够保证车室的较佳外观,避免了电气配线与外界的物体的碰触,从而防止电气配线的损伤的发生,同时能够降低制造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拖拉机的车室,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的上部上的车顶,在所述框架的上部和所述车顶之间配置有电气配线,并且所述电气配线被所述框架的上部的上表面和所述车顶的下表面所包围而不向外露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的车室,通过将电气配线配置在框架的上部和车顶之间,从而使电气配线被框架的上部的上表面和车顶的下表面所包围而不向外露出,因此能够保持车室的较佳外观,避免了电气配线与外界的物体的碰触,防止电气配线的损伤的发生,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拖拉机的车室,在所述车顶的下 表面的与所述框架的上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内配置有所述电气配线。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的车室,通过在车顶的下表面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内配置电气配线,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保证车室的较佳外观,避免了电气配线与外界的物体的碰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拖拉机的车室,在所述框架的上部和所述车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电气配线的外周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为,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拖拉机的车室,在所述框架的上部和所述车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电气配线的外周侧。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的车室,通过在框架的上部和车顶之间设置有弹性体,并使弹性体位于电气配线的外周侧,从而雨水不会渗透到框架的上部和车顶之间的配置电气配线4处,能够避免电气配线受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为,根据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拖拉机的车室,在所述弹性体的与电器设备接近的部分设有切口,所述电气配线通过该切口与电器设备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的车室,通过在弹性体上设置切口,使电气配线通过该切口与电器设备连接,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电气配线在不会因为雨水而受潮的情况下与电器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为,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拖拉机的车室,在所述车顶的下表面的与电器设备接近的部分设有从所述凹部向车室的内部延伸的另外的凹部,所述电气配线通过所述另外的凹部与电器设备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的车室,通过在车顶的下表面的与电器设备接近的部分设有从凹部向车室的内部延伸的另外的凹部,使电气配线通过另外的凹部与电器设备连接,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电气配线与电器设备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保持车室的较佳外观,避免了电气配线与外界的物体的碰触,防止电气配线的损伤的发生,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拖拉机的车室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下方往上看时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电气配线的配置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的电气配线的配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2、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1、2、3所示,拖拉机的车室1包括框架2;以及安装在框架2的上部上的车顶3,在框架2的上部和车顶3之间配置有电气配线4,并且电气配线4被框架2的上部的上表面和车顶3的下表面所包围而不向外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6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