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钢缠绕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4432.2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4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郑能欢;张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洋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B32B1/08;B32B15/0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941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钢 缠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管,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塑钢缠绕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塑钢缠绕管表面没有设置波纹形凹槽,缠绕管与填充土壤的连接不够紧密,受热后易发生相对移动,同时缠绕管易发生振动,导致接口处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表面设置有螺旋型凹槽,缠绕管与填充土连接紧密,不易发生相对滑动和振动,从而不易破裂,可靠性较高的塑钢缠绕管。
一种塑钢缠绕管,包括一聚乙烯内管、缠绕层和聚乙烯外保护层,所述的缠绕层由高强度过塑钢丝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缠绕层为螺旋型钢丝网结构,包括左螺旋钢丝及右螺旋钢丝,所述的缠绕层由左螺旋钢丝及右螺旋钢丝相互交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聚乙烯外保护层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螺旋型波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塑钢缠绕管的优点是,表面设置有螺旋型凹槽,缠绕管与填充土连接紧密,不易发生相对滑动和振动,从而不易破裂,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钢缠绕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缠绕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聚乙烯外保护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聚乙烯内管;2、缠绕层;21、左螺旋钢丝;22、右螺旋钢丝;3、聚乙烯外保护层;31、螺旋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设置有螺旋型凹槽,缠绕管与填充土连接紧密,不易发生相对滑动和振动,从而不易破裂,可靠性较高的塑钢缠绕管。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塑钢缠绕管,包括一聚乙烯内管1、缠绕层2和聚乙烯外保护层3,该缠绕层2由高强度过塑钢丝制成。
该缠绕层2为螺旋型钢丝网结构,包括左螺旋钢丝21及右螺旋钢丝22,该缠绕层2由左螺旋钢丝21及右螺旋钢丝22相互交织而成。
该聚乙烯外保护层3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螺旋型凹槽31。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洋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洋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4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