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轴均力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3694.7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轴均力的结构,尤指一种可使枢轴与外周侧的枢接座之间保持均匀的接触,以于转动过程中得以产生稳定的摩擦力与变形量,进而确保维持于最佳枢转品质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一常见可提供适当转动扭力的转轴结构,其主要是由一枢轴4及一包覆于该枢轴4外周侧的枢接座3所组成,该枢轴4可经由机械加工而于局部位置形成有一圆形断面的枢接部,而该枢接座3则是由一简单的钣金材料弯折成型,于其一边侧设有容置该枢接部且具包覆弹性的枢套空间31,利用该枢套空间31以弹性作用于该枢接部,可使该枢轴4形成一转动的阻力,进而达到随时定位于相对枢转角度位置的功效;然而,上述结构于实际应用时有下列缺失:
1、由于该枢接座3是由钣金材料简易弯折成型,而受限于成型的模具精度,以及该钣金材料的弹性回复作用,致使其枢套空间31无法保持一较佳的圆形断面,而该枢轴4经机械加工后,极易保持于接近真圆的断面形状;如此一来,该枢轴4与其外周侧的枢套空间31之间无法形成全周均匀接触(如图1所示,该枢接座3与枢轴4之间于接触部位a、b相接触),且此种两个部位接触的组合,为一极不稳定的结构,致使其转动阻力较不平均,不但造成整体枢转不顺畅,亦影响该产品的操作精致度。
2、由于该枢接座3的枢套空间31与枢轴4之间具有摩擦力,一般而言,该枢套空间31外周侧部位会随着枢轴4的转动而产生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的变化;因此当枢轴4枢转(如图2所示,该枢轴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由于上述枢套空间31与枢轴4之间处于非均匀的接触,会造成该枢套空间31于枢轴4转动过程中产生难以预测的瞬间大量(扩张或收缩)变化,且该二者间接触部位(如图2所示的接触部位c、d)亦随之改变,造成其整体的枢转阻力难 以保持稳定,形成设计开发上的极大困扰。
有鉴于常见的扭力转轴结构有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于是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均力的结构,其可使枢轴与相对转动的枢接座之间保持于固定接触位置,以形成稳定的转动阻力,进而可提升整体操作上的顺畅性及精致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均力的结构,其可使枢接座随枢轴转动时产生较小且稳定(扩张或收缩)的尺寸变化量,以减少产品开发设计时的不便。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
一枢轴,至少设有一具有圆形断面形状的枢接部;
一枢接座,具有一能够弹性包覆该枢接部的枢套空间,该枢套空间的局部设有平直面,且该枢套空间与枢轴之间包含该平直面,共具有至少三个与枢轴相接触的接触部位。
所述的转轴均力的结构,其中,该枢接座于至少一边侧弯折成型为一卷绕的弹性部,且该枢套空间设置于该弹性部内。
所述的转轴均力的结构,其中,该枢轴上设有一与外部的枢转件相组接固定的结合部;且该枢接座上另设有一与外部的相对枢转件相组接固定的结合部。
所述的转轴均力的结构,其中,该枢轴的结合部与该枢接部之间设有一挡止凸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确保均匀接触、维持稳定的摩擦力与变形量,进而确保最佳转动品质的功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常见可提供转动扭力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1图的枢轴于不同转动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外观图;
图5为图4的组合侧视平面图;
图6为图5的枢轴于不同转动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3-枢接座;11-弹性部;111、31-枢套空间;112-平直面;12、22-结合部;2、4-枢轴;21-枢接部;23-挡止凸缘;A、B、C、D、E、F、a、b、c、d-接触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3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架控制臂球铰壳体的台阶面密封结构
- 下一篇:转轴穿线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