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深度的医用埋植材料注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3672.0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7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善;王余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曹翠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深度 医用 材料 注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是一种可调节深度的医用埋植材料注入器,具体地说是应用于中医针灸领域的穴位材料埋植针。
背景技术
微创埋线是一种应用生物材料作用于传统经络穴位,对穴位产生长效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式。埋线疗法利用长效刺激经穴的治疗方式替代针刺治疗的反复多次刺激经穴的治疗方式,是现代针灸治疗模式的重大改进。新型埋线针具的研制和应用使埋线疗法操作更加方便和安全,埋植材料特别是生物可吸收材料的应用,与针刺治疗相比,减少了病人往返医院的就诊次数,使针灸治疗更加方便,治疗领域更加广泛。因此微创埋线在针灸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研制安全可控、减少痛苦的埋线器械非常有必要。
申请号CN200620046451.X公开了一种医用埋植材料注入器,但是由于针体相对于针柄较长,而且很多医生已经习惯采用注射器的握持方式,在埋线操作上仍然感到不方便;其次,简单地在针体上标有刻度,不能完全控制进针深度,常常出现针尖突破皮肤后,一次性进针过深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病人对较长的针体普遍感到紧张和恐惧,有时甚至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前述埋线针的基础上,对埋线针做进一步改进,提供一种针刺深度可控的微创埋线针具,主要解决操作不便和进针深度控制问题,以达到治疗时能快速进针、减少痛苦的效果,并且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大血管、神经或内部脏器,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缓解患者对治疗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深度的医用埋植材料注入器,具体地说本注入器包括外套管、空心针体、内栓、针芯和弹簧。所述的外套管为一中空且内面带有螺纹的圆筒,前端设置供空心针体伸出的中心孔,后端部设有供推拉的挡翼。所述的内栓为圆柱形,外面带有与外套管匹配的螺纹,并可以在外套管内来回旋动,内栓前端与空心针体相连接,后端与弹簧连接,针芯从内栓尾部的弹簧穿过内栓并伸入空心针体。所述的弹簧前后两端分别与针芯和内栓相连。通过旋动调节内栓和外套管的相对位置,可以控制伸出套管外的针体长度。
在进行埋线操作时,首先根据埋植深度的需要,将内栓调整到适当位置,以露出所需长度的空心针体,用消毒镊将线体材料从针体前端放入针体内。进针时,可以按照注射的习惯握持外套管进针,到达一定深度后,食指和中指固定外套管,拇指推动针芯,将材料埋植入穴位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它技术细节在于,1.所使用的外套管外面标有刻度,在调节内栓时,可以根据刻度和内部空心针体的长度确定外露空心针体的长度;2.在内栓外表面和外套管内表面设计有吻合的螺纹,转动内栓可以调节伸出套管外空心针体部分的长度;3.空心针体可以选用不同型号的针体与内栓连接,以满足不同直径埋植材料的需要;4.在弹簧的自然状态下,针芯被弹起,其前端距空心针体针尖有一定的距离,以便放入线体材料;5.外套管前端设有排气孔,后端部设有供推拉的挡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设计的注入器符合临床医生注射握持的习惯,可以使医师更加方便地进行埋线疗法操作。同时,露出的针体长度可以调节到埋植材料所需要的深度,避免了针尖突破皮肤后,一次性进针过深的情况,同时消除了刺破深部血管、神经和脏器的安全隐患。本发明的另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消除了埋线操作时病人对较长针体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有助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深度的医用埋植材料注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深度的医用埋植材料注入器沿长轴方向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如下所示:
1 针芯 2 中心孔
3 空心针体 4 外套管
5 内栓 6弹簧
7 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3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