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3329.6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5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曙;顾帆;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世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朱志祥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 催化 过滤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在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填埋处理仍将是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卫生填埋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也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特别是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渗滤液,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是来源于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不同于普通的城市生活污水,该废水具有水质波动大,高COD、氨氮及高重金属离子浓度,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体技术多为预处理+厌氧+MBR+纳滤/反渗透工艺,经该工艺处理后的正常出水达标排放,而纳滤或反渗透之后产生的浓液则须回喷或外运处置。因此,尽管该工艺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但无论是浓液回喷或外运处置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浓液问题,并产生一笔较为昂贵的处置费用。
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528686的一种电化学-厌氧-耗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技术,这种技术将电解工艺、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好氧生物反应器相结合,达到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该项技术中采用电解工艺,而电解工艺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电催化氧化作用来降解有机物,电流密度与去污染数量及成正比,故去除的污染物量越大,耗电量也越高,技术成本也就越高,不够经济实用。因此在现有处理垃圾渗滤液及相类似的高 浓度有机废水技术的基础上,还没有一种既不产生浓液同时又能够达标排放的处理技术以满足现今处理技术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中采用RO工艺而产生的浓液问题并且弥补上述技术价格昂贵等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包括原水进水管、布水器、活性填料、射流器、出水管、排泥管、贵金属框架、内循环出水管和出水堰,其特征在于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下部设有原水进水管,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池体内设有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内设有活性填料,活性填料下方设有布水器,布水器通过管道连接射流器,射流器顶部设有内循环进水口,所述的活性填料上方设有内循环出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的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底部设有排泥管。
所述的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上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与出水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工艺相比有如下优点:
1.本工艺主要运用于垃圾渗滤液及类似高浓度有机废水好氧生化处理出水后的末端深度处理,目的是进一步降解废水中残留的COD物质使其能够达标排放同时避免浓液问题的产生。此外,经实验表明,该工艺对色度也有良好的脱除作用,因此还可应用于处理高色度废水(如染料及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技术中。
2.该技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不可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与反应器中预先装填的活性填料发生化学反应,使其从溶液中以沉淀物的形式析出或降解。
3.新型填料的开发与研制,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活性填料加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并促进反应效果。
4.采用射流循环曝气的方式,加强处理工艺单元内的混合效果,并加快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1.内循环进水口 2.射流器 3.原水进水管 4.排泥管5.布水器 6.贵金属框架 7.活性填料 8.内循环出水管 9.出水管 10.出水堰;
指定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为一独立反应装置,包含构筑物单元,填料单元以及射流单元。
待处理污水经自留或水泵提升后由原水进水管3进入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 下部。进入反应器后的污水在池体呈上升流态,并与贵金属框架6内的活性填料7发生化学反应,在贵金属催化作用下,污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与填料相作用,其中一部分物质在这一作用下降解易生物降解的物质,此外填料本身的吸附作用也对大分子物质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待经过填料单元后处理水经出水堰10单边流入出水管9,进入下一处理构筑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世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世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3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跳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天窗导向条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