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自动泡茶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2883.2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5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许日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日升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自动 泡茶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尤其是指一种组合式的自动泡茶茶具。
背景技术
茶文化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传统,一直以来中国人饮茶时,一般是将茶叶放到容器杯中沏入开水后浸泡,浸泡好的茶水通过容器杯手工倒入公道杯中,最后将公道杯中的茶水分别倒入每个人的茶杯中即可。不过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需要手工将容器杯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而此时茶水又比较热,进而导致容器杯温度较高,因此手部有的时候容易烫到,而且也不易将容器杯中的茶水倒尽,并进而影响下一泡的茶水品质。
基于上述原因,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一种更简便的茶具则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本案由此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便于泡茶的自动泡茶茶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自动泡茶茶具,主要包括一储水容器、一水流引导装置及一茶具底座,所述储水容器是活动设于水流引导装置的上端部位,水流引导装置是紧固于茶具底座上。
所述水流引导装置呈倒喇叭状,水流引导装置中心处设有贯穿的导水孔,储水容器的底部表面一部分设有过滤网,另一部分设为不漏水设置,储水容器的底部表面与水流引导装置的大口径端面活动接触,并且可以任意旋转储水容器。
所述茶具底座上还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是与水流引导装置的小口径端面的导水孔口相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观赏性强,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进行泡茶时,其整个过程简单、快捷、方便,不容易被开水烫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下列为图中各标识的具体名称:1储水容器、2水流引导装置、3茶具底座、11过滤网、21导水孔、3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自动泡茶茶具,主要包括一储水容器1、一水流引导装置2及一茶具底座3,所述储水容器1是活动设于水流引导装置2的上端部位,水流引导装置2是紧固于茶具底座3上。
所述水流引导装置2呈倒喇叭状,水流引导装置2中心处设有贯穿的导水孔21,储水容器1的底部表面一部分设有过滤网11,另一部分设为不漏水设置(图中未示),储水容器1的底部表面与水流引导装置2的大口径端面活动接触,并且可以任意旋转储水容器1。
所述茶具底座3上还设有出水口31,该出水口31是与水流引导装置2的小口径端面的导水孔21口相对应设置。
使用本实用新型茶具泡茶时,先旋转储水容器1至其底面的不漏水装置与水流引导装置2的上端大口径面接触,然后将茶叶放到上述储水容器1内,再将开水沏入储水容器1内,待时间恰当时,公道杯对准茶具底座3上的出水口31,并缓慢旋转储水容器1至其底面的过滤网与水流引导装置2接触,此时,茶汁经过储水容器1底部的过滤网11过滤,流入水流引导装置2内的导水孔21,再经茶具底座3内的出水口31流入至公道杯内,供人们饮用。
以上在泡茶整个过程中,操作方便,简捷,大大避免了被茶水或开水烫伤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日升,未经许日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2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层叠式量杯
- 下一篇:一种高度、形状可调式枕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