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及燃气轮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2772.1 | 申请日: | 201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东;杨金华;赵国柱;卢佳乐;周志权;纪书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266 | 分类号: | F02C7/26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毛丽琴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点火器 燃气轮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点火器及燃气轮机。
背景技术
在燃气轮机点火技术中,等离子体技术以点火能量集中、热量传播速度快、燃尽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其点火能力的大小是由它产生的电弧特性决定的,因此电弧的产生方式是整个点火过程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燃气轮机等离子体点火器制作工序复杂,阴极和阳极间隙固定,有如下几个缺点:
1)阴极被阳极所包围,等离子体输出能量较少,点火能力较弱;
2)阴极和阳极间隙被固定,等离子体点火器的输出功率固定,当燃料的质量发生变化时,可能产生点火困难或者不能点燃的情况;
3)如果提高启动电流,加大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功率,由于电流对电极的损害加大,因此其寿命会减少。
实践证明,目前的等离子体点火器不能很好地适应多种现场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点火器及燃气轮机。由于阴极与壳体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节,因此可以增强等离子体点火器的现场适应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点火器,包括阴极、阴极杆、绝缘套、电极座、壳体,其中作为阳极的壳体套设在阴极杆的外部,绝缘套设置在壳体和阴极杆之间,阴极与阴极杆的头部电连接,用于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的电极座位于阴极杆的尾部,阴极位于壳体的外部,同时在阴极与壳体之间设有距离调节器。
优选的,距离调节器为螺纹调节器或插销。
优选的,等离子体点火器还包括用于固定绝缘套的防波环。
优选的,防波环为锥形。
优选的,在防波环和绝缘套之间设置垫片。
优选的,阴极杆与壳体同轴安装。
优选的,壳体上设有空气进入的孔。
优选的,壳体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等离子体点火器还包括用于等离子体点火器和燃气轮机在安装位置处密封的密封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点火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阴极与壳体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节,因此可以增强等离子体点火器的现场适应能力,很好地控制电弧击穿能力,确保起弧稳定,并短时间完成起弧过程,保证现场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中壳体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A向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N-N向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B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点火器包括阴极1、阴极杆2、绝缘套3、电极座4、壳体5。其中:
作为阳极的壳体5套设在阴极杆2的外部,绝缘套3设置在壳体5和阴极杆2之间,阴极1与阴极杆2的头部21电连接,用于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的电极座4位于阴极杆2的尾部22,阴极1位于壳体5的外部,同时在阴极1与壳体5之间设有距离调节器。
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点火器,由于阴极与壳体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节,因此可以增强等离子体点火器的现场适应能力,很好地控制电弧击穿能力,确保起弧稳定,并短时间完成起弧过程,保证现场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阴极1延伸到壳体5之外,从而在起弧过程中会有更加充分的空气,这有利于电弧击穿。可通过调节阴极1和壳体5之间的距离,控制等离子体发生器的输出功率,调整其点火的能力。
优选的,距离调节器为螺纹调节器或插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等离子体点火器还包括用于固定绝缘套3的防波环6。优选的,防波环6为锥形,对点火器有收紧作用。
优选的,在防波环6和绝缘套3之间设置垫片7,用于进一步提高防波环6的收紧作用。
优选的,阴极杆2与壳体5同轴安装。
优选的,壳体5上设有空气进入的孔,从而保证点火所需的空气供给。该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2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