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压—离心式空气除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2668.2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0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国豪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何本谦 |
地址: | 51041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离心 空气 除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除湿器,特别是一种冲压—离心式空气除湿器,适合快速去除空气水份的干燥容器中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各行业使用的干燥机,大部分是采用加热空气,使其相对湿度降低,以带走待干物料中的水份,随后排出部分湿热空气,部分空气则继续循环。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分离水蒸汽的程序,排出部分和继续循环部分空气的湿度和相对对湿度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稀释的过程,以致造成能源大量的浪费,这是现有干燥机一直存在的缺陷;而在储存仓库领域,需要把湿空气去除,现有的除湿手段绝大部分依靠冷却法,少数采用吸附法。采用冷却法除湿,还须待空气中的水蒸汽冷却成液相的水,并能自然地和空气分离,即聚集成较大水滴才能将其排出达到除湿要求。然而,要实现这个过程需要相当大的制冷量,相应消耗很多能源才能实现,且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颇高。这是冷却除湿法最为不足之处。而吸附式干燥法在吸潮剂吸附水份后还需花相当的热量将其驱除,增加了运行及维护(包括吸潮剂老化更换)成本。上述两种除湿手段存在的问题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干燥器和除湿器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除湿和节能效果明显、使用方便的冲压—离心式空气除湿器。
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一种冲压—离心式空气除湿器,其特征是由机体、冷却器、送风机、导流罩和平面挡风板组成,所述的机体通过一块隔板分成上机体和下机体,送风机设置于下机体内,其出风管穿过隔板伸至上机体内,在下机体侧壁设有进风口,水冷管式冷却器安置于进风口内,所述的导流罩的顶部为半圆弧型,整个导流罩以其裙部套接于出风管上部,在导流罩底端与隔板之间设有一个平面挡风板,在上机体底端外侧设有一个排湿气口,在导流罩上方的上机体上设有一出风口。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
所述的出风管和导流罩裙部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两者各个面之间的间隙相等,导流罩裙部的横截面积等于2倍出风管的横截面积,以保证出风口与返回风通道面积相等,往返流畅。
所述的导流罩的内顶端与出风管顶面的距离以1~1.2倍出风管宽度为适合,以便气流有一定的回转空间。
所述的导流罩的底端与平面挡风板的距离以1.5~1.8倍的出风管与导流罩之间的间隙为好,以避免气流受到太大阻力。
所述的出风管顶面与隔板之间的距离以2倍出风管宽度为好,太低不利于形成层流状的流束,太高则因流体与管壁摩擦而增加能量损耗 。
所述的排湿气口最好为圆形,数量为两个,总截面积以1/25 出风口面积为适合,面积太大会过量耗损干空气 ,太小则未能将湿空气充分排出。
所述的平面挡风板最好通过焊缝固定于出风管外壁上,平面挡风板上方出风管前后壁两端的翻边通过螺钉与导流罩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以提高导流罩的刚性,减少震动,降低噪音。同时前后壁向外伸出的翻边板往下延伸至平面挡风板上,由此导流罩裙内形成四个导流槽,使往下的气流互不干扰,接近于层流状态,以增强往下冲压的效果。由于平面挡风板下面有一定的气体流动空间,有利于湿空气排出而不会被下冲的混合空气搅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国豪,未经何国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2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