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手机自动拨号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32402.8 | 申请日: | 201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6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高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金洪 |
主分类号: | H04M11/04 | 分类号: | H04M11/04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600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手机 自动 拨号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用途手机自动拨号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摩托、自行车、重要物品远离主人或者管理者时被盗,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的做法是安装报警器,报警器多采用振动、红外线工作方式报警,其误报率高、设置场所与距离受限,不能对被盗对象实施及时报警和实时追踪,如汽车被盗后车主因麻痹大意不能马上发现被盗信息,车主在得知被盗后也不能将信息反馈于公安机关,不能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便利的条件。另外,现有装置也不能提供盗窃现场监听或录音,无法获取视听资料,对于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带来较多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报警及时准确、不受时间地点和距离限制的多用途手机自动拨号报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多用途手机自动拨号报警装置,它由触发单元、控制单元和手机单元三个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触发单元由可控硅SCR1-SCR2,电阻R1、R2和导线L构成,可控硅SCR1和可控硅SCR2的输入端和电阻R1一端连接,可控硅SCR1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2接可控硅SCR2的触发端,可控硅SCR1的触发端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导线L,导线L的另一端与受控对象连接,可控硅SCR2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控制单元由八个集成电路块IC1-IC8以外围电路构成,其中电阻R3-R6、电容C1-C3、集成电路块IC2-IC3、二极管D1和继电器J2组成第一定时振荡器;电阻R12-R15、电容C7-C9、集成电路块IC7-IC8、二极管D4和继电器J1构成第二定时振荡器;电阻R7-R9、电容C4、集成电路块IC4-IC5、二极管D2、集成块N1-N4、三极管9015、二极管D2和继电器J2构成间隙振荡器;电阻R10-R11、电容C5-C6、集成电路块IC6、二极管D3和继电器J1构成定时器;集成块IC1和电容C10组成电源稳压器,第一定时振荡器的二个输出端分别与间隙振荡器的输入端和继电器J2连接,间隙振荡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J2连接;定时器输入端接触发单元,输出端与继电器J1连接,第二定时振荡器的输入端通过开关与定时器输入端连接,输出端接继电器J1;手机单元为移动手机,继电器J1与手机开关键连接,继电器J2与手机拨打接听键连接;电源稳压器的两端分别与定时器输入端和手机充电接口连接,稳压器与外电源连接。
触发单元的可控硅SCR1-SCR2均为BT169。
控制单元中第一定时振荡器的集成电路块IC2-IC3均为NE555,定时器的集成电路 块IC6和第二定时振荡器的集成电路块IC7-IC8均为NE555,电源稳压器的集成电路块IC1为LM7805。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大致可以概括为:由由触发单元、控制单元和手机单元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控制单元又由第一定时振荡器、第二定时振荡器、定时器和间隙振荡器所构成,第一定时振荡器输入端接触发单元输出端,第一定时振荡器输出端接间隙振荡器输入端和继电器J2,间隙振荡器输出端通过J2接手机拨打接听键,定时器输入端接触发单元输入端,输出端通过继电器J1接手机开关键,第二定时振荡器输出端接J1,输入端通过开关接稳压器和触发单元输入端,稳压器另一端接手机充电接口。
导线L为触发无件,平时连接在触发单元与受控对象之间,或者连接在受控对象附近,如房门上、车门上,或者重要物件上等。只要盗贼将导线L弄断,触发单元便向控制单元发出电信号,进而向手机发出自动拨打指令,物主随身携带的手机就会收到报警。物主便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反盗,如向警方报案,赶到现场,呼唤亲友,以及指令打开现场隐藏的录音录像设备等。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就是报警精准,误报率低,无漏报,可实现与远程物主、公安、保安等部门的联动,以及与附近临控设备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不仅减少或者避免重要物品被盗机率,同时还可以为刑侦机关提供影视、声像等方面的证据和线索,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电路的结构如图1所示,连接关系结合图2所示。各部分的组成如上所述,各元器件的标号及参数等已标注于图中相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金洪,未经高金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32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与内窥监视系统
- 下一篇:网络型全数字广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