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节阀的单作用执行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29291.5 | 申请日: | 2012-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9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柳作;高峰;李云勉;徐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山能仪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 地址: | 40122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作用 执行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液体(流体)的管道调节阀的执行机构,尤其是调节阀的单作用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在气体、液体(流体)的输送管道中,都要设置多个阀门进行控制,控制管道的开启、关闭或者开启程度的大小等,以产生相应的动作,使管道按照需要开启并控制开启的程度或者关闭,使气体、液体(流体)等通过控制阀。现有技术的调节阀及其执行机构,大都结构复杂,采用的密封结构零部件较多、密封效果不理想,存在泄漏现象;而且,动作灵敏度不高,可靠性较低,或者降低了执行机构的可靠性;还有,执行机构的安装、拆卸不方便、比较麻烦,不能适应大流量管道输送气体、液体(流体)等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调节阀结构复杂、密封效果不理想、执行机构的动作灵敏度不高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灵敏度较高、满足大流量管道输送介质需要的调节阀的单作用执行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调节阀的单作用执行机构,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气缸、中空的箱体和长缸连接构成,箱体的两端分别与气缸和长缸相连接;在气缸的腔体内,设置有气缸活塞和推杆,推杆的一端与气缸活塞连接,推杆穿过箱体的空腔,另一端与设置在长缸空腔内的活塞连接,设置在箱体上的拨叉与推杆相连接,推杆左右移动时,带动拨叉转动或摆动;在长缸空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活塞接触,或设置在活塞上。
进一步的特征时:在长缸的空腔内,设置弹簧座,弹簧座将所述的复位弹簧分隔为左、右两组。
复位弹簧为两种型号的弹簧组成,相互交替设置。
在长缸的空腔内,设置延长杆,延长杆的一端连接在活塞上,另一端沿长缸的空腔延伸,穿过弹簧座中间的空腔,分别与左、右两组复位弹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的单作用执行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的执行机构包括单作用气缸和复位弹簧,单作用气缸的活塞单向移动后,在弹簧作用下快速复位,其动作灵敏度较高,提供了执行机构的可靠性。
2、适应大流量管道输送气体、液体(流体)等的需要。
3、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使活塞、推杆能平稳移动、平稳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调节阀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节阀结构俯视图(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的单作用执行机构,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由气缸2、中空的箱体3和长缸4连接构成,箱体3位于气缸2和长缸4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气缸2和长缸4相连接;在气缸2的腔体内,设置有气缸活塞5和推杆6,推杆6的一端与气缸活塞5连接,推杆6穿过箱体3的空腔,推杆6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长缸4空腔内的活塞7连接,设置在箱体3上的拨叉8与推杆6相连接,推杆6左右移动时,带动拨叉8转动(或摆动),拨叉8从而带动与之连接的调节阀的阀杆转动或(移动),带动阀芯转动或(移动),产生打开或关闭阀腔的左右。
在长缸4空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一端与活塞7接触,或设置在活塞7上,活塞7在推杆6作用下向图中的左向移动时,压缩复位弹簧9;当气缸活塞5受到的气体推力消失后,复位弹簧9给活塞7弹簧作用力使其复位,活塞7连同推杆6、气缸活塞5一起复位,向图中的右侧运动。
为了使活塞7平稳复位,复位弹簧9为两种型号的弹簧组成,相互交替设置,即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第一弹簧11是大弹簧,尺寸较大、相关参数较大;第二弹簧12为小弹簧,相对第一弹簧11而言,尺寸较小、相关参数较小;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共同作用在活塞7上,能使活塞7平稳运动。
在长缸4的空腔内,设置弹簧座13,弹簧座13将所述的复位弹簧9分隔为左、右两组,图中左面的一组弹簧9的两端分别作用在长缸4内腔的左侧壁和弹簧座13上,右面的一组弹簧9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弹簧座13和活塞7上,左、右两组复位弹簧9更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使活塞7平稳移动、平稳复位。
在长缸4的空腔内,设置延长杆15,延长杆15的一端连接在活塞7上,另一端沿长缸4的空腔延伸,穿过弹簧座13中间的空腔,分别与左、右两组复位弹簧9接触。延长杆15配合左、右两组复位弹簧9,更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使活塞7平稳移动、平稳复位。
气缸2、箱体3和长缸4连接之间的连接关系、密封结构等,气缸活塞5与气缸2的滑动配合关系、活塞7与长缸4的滑动配合关系等,设置有以及拨叉8与调节阀的阀杆的连接结构等,都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进一步的描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山能仪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山能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92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