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溶胶生产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8944.8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7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生;李春光;李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41 | 分类号: | C01B33/141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艳荣 |
地址: | 276600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溶胶 生产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溶胶生产反应釜。
背景技术
硅溶胶是粒径在1-100纳米范围的纳米二氧化硅在水或其他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液,广泛应用于精密铸造、耐火材料、涂料、纺织、精密抛光等领域。
国内的硅溶胶生产技术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硅粉水解法。
硅粉水解法的生产工艺要主要是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加入碱性催化剂,升温至合适温度后,加入硅粉,使硅粉在碱催化下进行水解,生成硅酸并聚合成二氧化硅粒子,反应持续一定的时间,待硅粉基本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混合物降温,最后用板框过滤机过滤,得到的滤液就是硅溶胶。
在硅粉水解法的生产工艺中,反应是在带机械搅拌的反应釜中进行的,硅粉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氢气,有些氢气会附着在反应中的细小硅粉上,使细小的硅粉上浮至反应液面,形成厚厚的一层漂浮物。因为反应是固液反应,硅粉必须与碱性液体接触才能很好地进行水解反应,而这些漂浮在液面上的硅粉因无法充分接触到下面的碱性液体而降低了其反应速度,有效的反应只能发生在硅粉漂浮物与反应釜液面交界处,要使硅粉完全反应就需要很长的反应时间,使硅粉漂浮物层逐渐变薄,直至最后从液面完全消失,这样就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速度快的硅溶胶生产反应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容器、搅拌装置和泵,搅拌装置的搅拌桨处在容器内反应液面的下方,泵的进口位于容器内反应液面的下方,泵的出口位于容器内反应液面的上方。
为了便于进出料,所述的容器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位于容器内反应液面的上方,出料口位于容器的底部,出料口上设置有阀门。
为了设置方便,所述的泵为液下泵,液下泵的电机部分设置在容器外。
为了便于微调液下泵的进出口高度,所述的容器外侧的顶部设有液下泵安装座,液下泵的机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液下泵安装座上,液下泵安装座和液下泵的机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垫片。
为了便于大幅度的调节液下泵的进出口高度,所述的液下泵安装座是高度能调节的座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新型通过泵将反应液面下的液体抽起喷到反应液面上,能将反应液面上的漂浮物冲散,并使之与液体充分混合,从而加快反应速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下泵,2、液下泵安装座,3、出口,4、进口,5、出料口,6、容器,7、反应液面,8、搅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容器6、搅拌装置8和液下泵1,容器6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5,出料口5设置在容器6的底部,进料口设置在容器6上并高于容器6内的反应液面7。搅拌装置的搅拌桨处在容器6内反应液面7的下方,搅拌桨的驱动装置设置在容器6的外侧的顶部。出料口5连接有阀门,反应时,阀门关闭。
液下泵1的进口4和出口3均设置在容器6内,液下泵1的进口4设置反应液面7的下方,液下泵1的出口3设置的在反应液面7的上方。液下泵1的电机部分设置在容器6外,容器6外侧的顶部设有液下泵安装座2,液下泵1的机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液下泵安装座2上,液下泵安装座2和液下泵1的机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垫片。液下泵安装座2是高度能调节的座体,如液下泵安装座2可以是与容器6通过丝杠丝母连接的座体,丝母转动设置在座体中,丝杠竖直固定在容器6上,转动丝母,丝母在丝杠上移动,座体不转动但随丝母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座体的高度调节。液下泵1的出口3和进口4的高度要随反应液面7的高度调节,通过增减液下泵1的机座和液下泵安装座2之间的垫片,用于微调出口3和进口4的高度。通过调节丝母位置用于大幅度的调节出口3和进口4的高度。从而在不同的反应液量时,能使进口4和出口3始终与反应液面7保持合适的位置。
操作原理:反应釜工作时,搅拌装置8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用于搅动反应液面7下的液体流动,硅粉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釜液面会产生大量硅粉漂浮物,此时开动液下泵1,将碱性的反应混合液体从泵的出口3高速喷出,喷洒于漂浮物上,将漂浮物冲散,并使之与液体充分混合,从而加快反应速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8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