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排气消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5083.8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镇;孟锰;孙克坚;杨兴清;袁博;权光辉;蒲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博沃发动机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6 | 分类号: | F01N1/06;F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排气 消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柴油机的排气进行消声的消声装置,属于内燃机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车的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降低柴油机排气噪音,需要在排气口安装消声装置,消声装置需要具备消声量大、阻力小、尺寸小,重量轻等特点。
在出口斯里兰卡的内燃机车中,因其结构的限制,为消声装置预留的空间非常有限,沿车宽方向只有420mm的空间,且柴油机有四个排气口,占用空间大,气流组织困难,现有的柴油机排气消声装置无法适用该结构的内燃机车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排气阻力小、安装简单可靠,消声后的排气噪声指标可以满足运用要求的柴油机排气消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柴油机排气消声装置,包括壳体、共振消声筒体和膨胀消声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在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在所述排气口处连接有排气管,所述共振消声筒体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共振消声筒体的另一端部连通所述膨胀消声腔,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膨胀消声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与排气口为竖直布置,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上,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均为直管。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和进气管分别为四个,所述排气口和排气管分别为两个,对应所述共振消声筒体设置为四个。
进一步,所述膨胀消声腔用网板分隔成两个腔,每个腔分别对应连通两个所述共振消声筒体及一个所述排气管。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吸声材。
进一步,在所述共振消声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若干通孔,在每个所述共振消声筒体的侧面通过所述隔热吸声材围成相互独立的共振消声腔。
进一步,所述隔热吸声材为岩棉。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上设置在用于固定安装的安装座。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柴油机排气消声装置,是针对出口斯里兰卡的内燃机车的独特结构而开发设计的,该消声装置结构简洁紧凑、排气管路短,气体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都很小,有利于降低柴油机的排气背压,消声后的排气噪声指标可以满足运用要求,该装置的消声量可以达到50dB(A)以上。另外,该消声装置体积小、安装简单可靠,满足该类型内燃机车的空间限制。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消声装置与柴油机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消声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柴油机1,消声装置2,废气排出口3,壳体4,进气口5,排气口6,安装座7,车体8,共振消声筒体9,膨胀消声腔10,网板11,通孔12,隔热吸声材13,共振消声腔14,进气管15,排气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柴油机1的排气消声装置2安装于柴油机1的废气排出口3处,消声装置2包括壳体4,壳体4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结构,在壳体4上设置有进气口5和排气口6,因为柴油机1具有四个废气排出口3,因此,消声装置2中的进气口5设置有四个,分别与废气排出口3连接,对应四个进气口5设置有两个排气口6。每个进气口5处设置一进气管15,每个排气口6处设置排气管16。
如图1所示,针对柴油机1的特殊结构,本实施例中,进气口5与排气口6为竖直布置,进气管15和排气管16均采用直管且也为竖直布置,进气口5设置在壳体1的底壁上,排气口6设置在壳体1的顶壁上,即柴油机1的废气从消声装置2的下部进入,经消声处理后,从上部排出。
在壳体4纵向方向上的两侧壁上设置用于固定安装的安装座7,通过螺栓将安装座7吊挂固定安装于车体8上,安装简单方便,利于在狭小的空间内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博沃发动机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博沃发动机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5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索引建立方法和系统、应用检索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炒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