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立体车库上的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4815.1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2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成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羽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G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立体车库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立体车库上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走进家庭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麻烦也随之而来,停车就是一大难题,越来越受到广大车友的注意。不仅居住小区中停车难,而且上班工作区停车更难,车位少,车辆多,已成为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下停车场虽然能够解决部分停车问题,可是空间浪费很大,尤其是要考虑到车辆进出所必需留下的通车道,为此停车位的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长期发展。同时,停车和取车都由每个车主自己去停取,不仅效率低,而且车一多还会造成拥堵,影响车主的情绪,耽搁更多的时间。地下停车场的建立时,不仅需要大的占有面积,而且在管理上也需要一定的人力,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用于立体车库上的测量系统,不仅占有空间小,管理方便,停车和取车的效率与地下车库相比要高出很多,所以用于立体车库上的测量系统在大的写字楼和小区内,受到车主的欢迎,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车主停取车的时间,方便车主,这已成为目前发展的趋势。
在现有的立体车库上,由于停车的车辆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等等数据不一,故此在将车辆进行输送停放的时候,停车位的宽度和高度都不一,若是没有进行分类而随意放置,这会造成车辆与停车位的位置不相符合,有时候甚至会造成车辆与停车位进行磨损碰擦,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若是人工进行分类,会降低工作效率,工人的劳动强度会增大,不利于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有待改进!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凭借着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设计出一种用于立体车库上的测量系统,结构简单精巧,提高车辆的管理与分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立体车库上的测量系统,结构简单精巧,提高车辆的管理与分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立体车库上的测量系统,设置在预存区,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线测量系统和称重系统,所述红外线测量系统设置在预存区的四个角落,所述称量系统设置在预存区的地面上。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测量系统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处理中心和缓存区。
该结构的设置,通过发射器发射红外线,并通过接收器来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再通过处理中心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将处理的数据存储在缓存区,在需要是提取使用。
上述的设置,能提高整体的效率,与人工处理相比,精确度高,效率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进一步,所述称重系统包括重量传感器、处理器和存储区。
该结构的设置,能将汽车进行称重,并将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在存储区,在需要时就可以提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提高车辆的管理与分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立体车库上的测量系统,设置在预存区1,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线测量系统2和称重系统3,所述红外线测量系统2设置在预存区1的四个角落,所述称量系统3设置在预存区1的地面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红外线测量系统2包括发射器4、接收器5、处理中心6和缓存区7。
进一步设置,所述称重系统3包括重量传感器8、处理器9和存储区10。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提高车辆的管理与分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羽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羽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48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