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线精轧机LCI控制信号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1807.1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8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戈高;祝令栋;温伟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宝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线精 轧机 lci 控制 信号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线精轧机LCI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线精轧机LCI控制信号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高线精轧机LCI传动是美国ABB的中压变频控制系统,也是高线厂的核心控制部位,其控制原理和保护精度高,对电网电压及供电装置要求较高。精轧机LCI传动柜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干扰信号而保护跳闸,严重影响高线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一故障现象,高线厂电气技术人员经过跟踪分析得出原因:因高线厂的高压系统没有设计动态补偿,11次以上的谐波无法除掉,直流电控制回路中存在一定的干扰电压,造成LCI保护继电器被干扰触发。目前,现有技术的精轧机LCI提供的高压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动态补偿装置来保证供电质量,减少干扰电压,但其投入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线精轧机LCI控制信号隔离装置,其采用低成本投入,即保证了精轧机LCI弱电控制回路电源及信号的稳定,彻底解决了精轧机LCI控制系统受外界干扰电压的影响而跳闸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线精轧机LCI控制信号隔离装置,包括光耦合器、第一电阻和供电电源,第一电阻连接于光耦合器的两输入端之间,光耦合器的一输入端连接高压开关柜的其中一输出接点,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LCI传动柜的控制电源的负极,高压开关柜的另一输出接点接LCI传动柜的控制电源的正极;光耦合器的一输出端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连接供电电源的负极;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还连接LCI传动柜的PLC信号输入端。
还包括一二极管,该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及高压开关柜的其中一输出接点相连接,该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光耦合器的一输入端相连接。
还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所述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入端,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及LCI传动柜的控制电源的负极。
还包括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之间。
所述供电电源为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耦合器对外界干扰电压进行有效隔离,保证了精轧机LCI弱电控制回路电源及信号的稳定,彻底解决了精轧机LCI控制系统受外界干扰电压的影响而跳闸的难题,具有投入成本低、安装方便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线精轧机LCI控制信号隔离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线精轧机LCI控制信号隔离装置,包括一光耦合器G、一第一电阻R1和一供电电源,其中,供电电源为24V的直流电源,光耦合器G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第一电阻R1连接于光耦合器的两输入端(即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光耦合器G的一输入端(即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高压开关柜的其中一输出接点B,光耦合器G的另一输入端(即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LCI传动柜的控制电源L的负极,高压开关柜的另一输出接点A接LCI传动柜的控制电源L的正极;光耦合器G的一输出端(即光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光耦合器G的另一输出端(即光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供电电源的负极;光耦合器G的另一输出端(即光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还连接LCI传动柜的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信号输入端C。
作为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二极管D1,该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上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及高压开关柜的其中一输出接点B相连接,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光耦合器G的一输入端(即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这里,二极管D1的作用是防止电路极性接反。
作为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用于发光提示作用的发光二极管D2,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接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入端(即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及LCI传动柜的控制电源L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第二电阻R2,该第二电阻R2连接于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即光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的负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宝特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三宝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1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床上钢的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芯棒锁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