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平板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0855.9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9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毅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3/1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3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平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平板灯,一种以模块化且以光学膜组层处理刺眼光线设计的发光二极管平板灯。
背景技术
在重视环境及节能的趋势下,发光二极管低耗电、寿命长与无污染的特性,成为极佳的新世代光源;于是,渐渐有以发光二极管为灯具光源的设计,而其中多半只是将数个发光二极管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得用于照明的亮度。但对于发光二极管灯具照明的要求,除了亮度的外,尚有其它因素必须加以考虑;诸如用以提供阅读光线,若为发光二极管直接投射出来(未经过光学处理),则此光线会非常刺眼,无法提供阅读人舒适的阅读光线;不过,绝大多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是将光线直接投射出来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平板灯,它能解决先前技术直接投射出刺眼光线的问题,而具有投射出不刺眼光线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壳体,下方为开口状的出光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向外凸伸出电极;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发光二极管侧边;以及一光学膜组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底面,而罩覆住所述壳体的出光区,且其基本组成为两彼此垂直的增亮膜及一 扩散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投射出的光不具有刺眼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状态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壳体10,下方为开口状的出光区11,且于内缘面实施有反射处理;至少一发光二极管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部的一侧,且向外凸伸出电极21,而所述发光二极管20得以一电路板22为组装界面;一导光板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部的发光二极管20侧边,而其出光面形成有令出光均匀的微结构;以及一光膜组层4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0底面,而罩覆住所述壳体10的出光区11,且其基本组成为两彼此垂直的增亮膜及一扩散膜。
发光二极管20所构成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藉导光板30的作用而成为面光源,然后由光学膜组层40的两增亮膜提高正面辉度,且以扩散膜使光线更为均匀,致使投射出来的光线,具有柔和不刺眼的特性,适合做为阅读的光线;此外,再以所述壳体10予以模块化封装,得以成为一种规格品的设计,而如第三图所示,应用于台灯50的照明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毅,未经李洪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08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起重机安全监控装置
- 下一篇:放料机构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