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顶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0310.8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8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松祈 |
主分类号: | B60R9/045 | 分类号: | B60R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台中市南屯区南屯里3***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顶架,尤其涉及一可供架设于车顶面以增设置物使用空间并达到无论于组立或收合上均可更佳快速、简易及方便地操作使用的车顶架。
背景技术
按,目前一般可架设于汽车顶面以增设置物使用空间的车顶架,其车顶架欲安装于车顶之前,常是须将若干直、横管相互组接成一固定式的立体框架后再与套布相套设,方可施予固定于车顶上方,故组装上较为耗时费力,且当车顶架不使用时而由车顶卸下后,因其车顶架呈固定式且整体无法作折迭收合,势使收藏上较占空间而显得碍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顶架,其架体于两侧相对设一由两两框形管组成的侧框,于两两框形管的相对端设不相连接并预留一适宽的闪槽与一连接套相连接,令两两框形管的相对端可于闪槽内转旋以形成活动肘节,且两侧框于纵向间横列衔接若干活动管,于每一活动管的两侧末端均弯折成型圈设一环口分别枢套于两侧框的框边上,令活动管可通过末端的环口而顺其侧框的框边滑动,使两侧框可由外两侧往内垂向上掀并使每一活动管分配位移至两侧框的框边各定位点位置上,以组立其架体,或各活动管的环口可顺侧框的框边以移动收列置于两侧框间的底面,使两侧框外两侧往内水平收折迭于各活动管上并使一侧框形管由下往上收折迭于另一侧框形管上,以收合其架体。
所述架体包括由两两框形管组成的侧框,两侧框间枢接若干活动管,两两框形管的相对端通过连接套相连接,框形管的相对端之间预留一定宽度的闪槽,两两框形管的相对端可于闪槽内转旋以形成活动肘节,及每一活动管的两侧末端均弯折一环口分别枢套于两侧框的框边上,令各活动管可通过末端的环口而顺其侧框的框边滑动以组立其架体,或收列置于两侧框间的底面以使两侧框作水平收合而达到使用可更佳快速、简易及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展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局部放大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局部放大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组合状态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与布套的组合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折迭收合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架体 11........侧框 111........框形管
112.......连接套 113.......闪槽 12........活动管
121........环口 122........迫紧螺栓 20........布套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图式将列举出较佳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如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展开立体图(请同时参考图2图3),其架体10于两侧相对设一由两两框形管111组成似梯形状的侧框11,于两两框形管111的相对端设不相连接并预留一适宽的闪槽113与一ㄇ形连接套112相连接,令两两框形管111的相对端可于闪槽113内转旋以形成活动肘节,并于两侧框11纵向间横列衔接若干活动管12,于每一活动管12的两侧末端均弯折成型圈设一环口121以分别枢套于两侧框11的框边上,令活动管12可通过末端的环口121而顺其侧框11的框边滑动,且环口121于侧边处置设一供该环口121定位于侧框11框边上的迫紧螺栓122。
如图4、5所示,当使用组装时,其系将架体10平摊展开于地面上,使其两侧框11可由外两侧往内垂向上掀并使每一活动管12分配位移至两侧框11的框边各定位点位置上,并栓紧各环口121上的迫紧螺栓122以固结定位每一活动管12,即完成架体10的组成,并配合一布套20以套设盖覆于该架体10上并装上车顶,即完成车顶架的组装而达到组立车顶架可更为快速、简易。
如图6所示,当不使用时,其系将架体10及布套20由车顶上卸下并拆离布套20后,即螺松各迫紧螺栓122,使各活动管12的环口121可顺其侧框11的框边而水平换向移动收列置于底面,令两侧框11往外摊平于地面上并由外两侧往内收折迭于各横列的活动管12上,再将侧框11的一侧框形管111由下往上收折迭于另一侧框形管111上,即完成架体10的收合而达到折收式的收合可更为方便且有效减少体积而增进收藏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松祈,未经李松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0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