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8081.6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7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3/039 | 分类号: | G06F3/039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35201 | 代理人: | 陈如涛 |
地址: | 350009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纳 鼠标 鼠标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鼠标垫,特别是一种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
背景技术
在信息化的现代,鼠标是一种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所无法或缺的电子产品,即便是便携式电脑上有手动鼠标盘,但仍不如独立鼠标方便好用;另一方面,由于作为独立产品的鼠标,无论是以传统的滚轮鼠标,还是现有的光电鼠标,对其接触表面有其要求,如需要一定摩擦系数的表面,以及不易反光的表面,因此经常需要鼠标垫以配合使用,也就是说,独立的鼠标在使用时旺旺离不开鼠标垫。然而,在携带时,由于鼠标和鼠标垫是分体独立,且独立于便携式电脑而存在的,造成了携带上的不便,也就使得人们经常不带鼠标,或者带了鼠标却不带鼠标垫,导致了使用上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使用简单的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包括有鼠标垫体,鼠标垫体的下底面为平面,其结构要点在于,在鼠标垫体的后侧面上具有一横向开口缝,该开口缝上安装有第一密闭装置,能够将该开口缝进行密闭,在该开口缝中连接有一柔性暗袋,该柔性暗袋能够容纳一个鼠标。
这样,当在收纳鼠标时,将开口缝上的第一密闭装置打开,从而打开开口缝,将鼠标收纳到暗袋中;取出鼠标后,合上第一密闭装置,然后将鼠标放置在开口缝前方的垫体上使用。这样鼠标和鼠标垫在携带时便可合二为一,方便了携带,且使用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鼠标垫体包括上层面和下底面,柔性暗袋位于上层面和下底面之间分离形成的袋状空间中。
既利用开口缝和柔性暗袋在在鼠标垫体上形成一种口袋的构造,该口袋构造可容纳鼠标。或者是:
鼠标垫体包括有上层面和下底面,在上层面靠近后侧位置,上层面和下底面分离形成一个条形空间,柔性暗袋能够收纳在该条形空间中。
这样,柔性暗袋可以收纳在该条形空间中,也可以拉出来,形成一个袋子,用于收纳鼠标。在当鼠标取出后,暗袋收回到开口缝中,会在鼠标垫体的后侧上方形成一个条形包状凸起,该包状凸起可作为使用鼠标时的手靠,预防和减缓长期使用鼠标而带来的手腕疾病(如鼠标手)。
在暗袋的开口处设置第二密闭装置,能够密闭该暗袋。
这样,可防止鼠标收纳后从暗袋中滑漏出。
第一密闭装置或者为一种拉链,或者为一种贴合条。
拉链可以做成隐形拉链,以免影响鼠标的正常使用。贴合条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能够贴合实现闭合的布条。第二密闭装置也可以进行如上选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在鼠标垫体的上层面和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中设置一个可收纳鼠标的柔性暗袋,这样鼠标和鼠标垫在携带时便可合二为一,方便了携带,且使用简单方便。另外,暗袋收回开口缝中后形成的包状凸起可作为使用鼠标时的手靠,预防和减缓长期使用鼠标而带来的手腕疾病(如鼠标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1所述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未收纳鼠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所述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未收纳鼠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所述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收纳鼠标时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包括有鼠标垫体1,鼠标垫体包括有上层面11和下底面12,下底面为平面,在上层面的后侧面上具有一横向开口缝2,该开口缝2上安装有隐形拉链,能够将该开口缝进行密闭,在该开口缝中连接有一能够容纳一个鼠标的柔性暗袋3,上层面和下底面之间形成一条形空间,该柔性暗袋3能够塞入该条形空间,同时该柔性暗袋3上具有一贴合条,可对收纳鼠标后的暗袋进行密闭。具体使用方法见实用新型内容部分。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2和附图3,可收纳鼠标的鼠标垫,包括有鼠标垫体1,鼠标垫体包括有上层面和下底面,下底面为平面,在上层面的后侧面上具有一横向开口缝2,该开口缝2上安装有隐形拉链,能够将该开口缝进行密闭,在该开口缝2的前方,鼠标垫体的上层面和下底面之间形成一袋状空间,柔性暗袋3安装于该空间中。这样,拉开隐形拉链,便可将鼠标收纳到柔性暗袋中,拉上隐形拉链闭合暗袋。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未经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80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