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开闭的污泥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7590.7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6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于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国强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开闭 污泥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快速进行整体打开和闭合的污泥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作为城市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站的经常性产物,其在节能减排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是由微生物细胞群体和其解体产物组成,除有机质含量高外,还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并具有含水率高、体积大,形态复杂、输送困难等特性。如果污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处置,将从空气、地下水和食物链三方面威胁人类的生活,原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非单没有解决,反而又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
现有技术中重要采用以下三种处理装置:带式压滤脱水机,离心式脱水机,板框式压滤机。但以上的各种处理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固定式外罩,使用中非常麻烦,不利于装卸以及维修保养。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快速开闭的污泥脱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开闭的污泥脱水装置,包括腔体以及位于腔体内的脱水组件,所述腔体至少包括一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连接腔体驱动器,用于移动活动部使腔体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封闭状态。由此可以实现腔体的迅速打开和关闭,及时卸除压制脱水好的污泥,并对内部的脱水组件进行维护。所述的活动部可以为一侧活动,也可以为两侧同时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脱水组件为可在腔体内往复滑动的活动柱塞以及活动柱塞驱动器,所述活动柱塞上设有一组脱水孔。所述的脱水组件可以是压滤式脱水组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脱水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腔体驱动器为气缸或者液压缸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活动柱塞驱动器为气缸或者液压缸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腔体的活动部一侧设有出水孔。在活动部上设有出水孔,可以保证污水在压制脱水过程中尽快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腔体包括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5设有出水孔。在活动部上设有出水孔,可以保证污水在压制脱水过程中尽快排出。腔体可以采用整体活动也可以采用部分活动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腔体的活动部内设有可更换的耐磨组件,特别是针对腔体中含有滑动摩擦脱水组件的设计,由此当腔体内摩擦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单独更换耐磨组件,而不需要将腔体整体更换,从而减少了维护的成本以及维护复杂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腔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的排水槽,由此在污泥脱水时渗透到腔体端面的污水可以通过排水槽正常排出,而不是喷射出,防止了污水四溢的情况。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活动式的腔体,通过腔体的打开和关闭,能够提高污泥压制脱水后的卸除效率,在环保处理特别是污泥处理量越来越大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即意味着减少了处理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腔体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腔体侧壁4以及位于腔体侧壁4内的脱水组件,所述腔体为包括活动的腔体侧壁4和一侧的端面,所述活动的腔体侧壁4连接腔体驱动器9,用于移动腔体侧壁4使腔体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封闭状态,腔体驱动器9采用油缸。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腔体侧壁4一侧的端面设置为前固定板1。腔体侧壁4的另一侧端面连接腔体连接板6,腔体连接板6连接油缸9的活塞杆,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油缸9的活塞杆直接连接腔体侧壁4。所述腔体侧壁、前固定板1以及腔体连接板6共同连接在导杆3上,腔体侧壁与腔体连接板6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脱水组件为可在腔体内往复滑动的活动柱塞7以及活动柱塞驱动器10,所述活动柱塞上设有一组脱水孔。
本实施例中缸体侧壁上设置有一出水孔2以及进料口5。
所述油缸9、活动柱塞驱动器10以及导杆3的另一端固定在后固定板8上。
本实施例中,前固定板1固定在导杆3上,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活动地设置在导杆3上,由另一个油缸驱动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国强,未经于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75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胶基质敏化系统
- 下一篇:新型液化升华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