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柴油机薄壁轴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6442.3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6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显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2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柴油机 薄壁 轴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轴瓦,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柴油机薄壁轴瓦。
背景技术
轴瓦广泛应用在柴油机上,尤其在大功率柴油机上。以前,因为铜铅合金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压入性,而且其具有优越的耐磨性被广泛的使用在轴承的合金层中,但是其价格昂贵,承载能力弱,含铅高,不符合环境要求。本实用新型用新型的中锡铝合金来代替传统的铜铅合金,较其他合金相比,中锡铝合金比重小,价廉易得,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而且具有高的抗疲劳强度,低的摩擦系数,高的耐磨性,大大增强了轴瓦的性能。
传统的轴瓦,由于轴与轴瓦之间的空隙太小,润滑油流动性较差,不能保障轴瓦内壁形成均匀的油膜。而且传统的轴瓦存在穴蚀的隐患。穴蚀是由于油的流向突然改变和中断时,由于油的惯性又继续向前流,就容易在受力轴瓦上形成穴蚀。穴蚀会造成受力轴瓦表面上的合金层局部剥落,会对受力轴瓦造成危害。
在申请号为201110060138.7的专利中,通过在轴瓦内壁设置环形的进油槽来保证轴瓦内壁的润滑,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它依旧会形成穴蚀,安全系数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油膜不均匀,以及穴蚀等危害,提供了一种椭圆浅槽结构,能有效的解决穴蚀问题,更能加大导油效果,增加润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大功率柴油机薄壁轴瓦,包括轴瓦体,轴瓦体包括上轴瓦体和下轴瓦体,轴瓦体内设有油槽,油槽尾处连接有椭圆浅槽。 椭圆浅槽能给润滑油的接通或断开提供一个缓冲区域,从而能防止穴蚀的发生,而且椭圆浅槽能积累和扩散润滑油,从而增大导油效果,增加润滑,降低摩擦,保证轴瓦的灵活运转。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瓦体内设有钢背。
作为优选,所述的钢背上设有合金层,合金层为中锡铝合金,合金层的厚度为0.65mm±0.25mm,中锡铝合金有良好的性能,很高的承载能力,满足技术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合金层外镀有0.002mm—0.004mm的锡层,锡层能保护合金层,而且能提高润滑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瓦体内径为140mm—35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尾部设有浅槽区,浅槽区起到缓冲作用,能防止穴蚀的发生;其次,浅槽区能积累和扩散润滑油,从而加大导油效果,增加润滑,降低摩擦,保证轴瓦的灵活运转;轴瓦表面的合金层为中锡铝合金,中锡铝合金比重小,价廉易得,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还具有高的抗疲劳强度,低的摩擦系数,高的耐磨性,提高轴瓦的性能;锡层能保护合金层,能提高润滑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椭圆浅槽、2—轴瓦体、3—油槽、4—锡层、5—合金层、6—钢背、21—上轴瓦体、22—下轴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1
一种大功率柴油机薄壁轴瓦,包括轴瓦体2,轴瓦体2包括上轴瓦体21和下轴瓦体22,轴瓦体内设有油槽3,油槽3尾处连接有椭圆浅槽1。 椭圆浅槽1能给润滑油的接通或断开提供一个缓冲区域,从而能防止穴蚀的发生。而且椭圆浅槽能积累和扩散润滑油,从而增大导油效果,增加润滑,降低摩擦,保证轴瓦的灵活运转。轴瓦体2内设有钢背6。钢背6上设有合金层5,合金层5为中锡铝合金,合金层5的厚度为0.70mm,合金层外镀有0.002mm的锡层,锡层能保护合金层,而且能提高润滑性,轴瓦体宽度为145mm。
作为技术要求,轴瓦体2材料应符合GB18326—2001规定;中锡铝合金材料为AlSn12Si2.5Pb1.7;轴瓦需要100%进行超声波探伤,用来确保钢背与合金层结合良好;轴瓦结合牢度的破坏性试验按TB1435—2009执行;轴瓦合金层厚度为0.65mm±0.25mm;轴瓦内外表面质量按CB3264-85标准执行;去除锐边毛刺,油孔倒角0.5×45°;在周长检验模内用涂色法检验瓦背与座孔贴合度≥80%,不贴合部分应分散分布,最大集中不贴合面积应不大于总面积的10%;轴瓦端面上标刻生产厂标、生产日期、壁厚及周长检验公差值,以便追溯;轴瓦应上下瓦成对包装,采取必要的防锈措施,以保证在通风干燥条件下,一年内不得锈蚀。
实施例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显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显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6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灾识别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渗层渗透系数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