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肛瘘治疗生物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5803.2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2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汪亚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杨引雪 |
地址: | 71004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肛瘘 治疗 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肛瘘的生物栓。
背景技术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道和继发性外口组成,是肛肠外科领域中颇为难治的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肛肠疾病的1.6%~3.6%,全国每年肛瘘病例至少1283万例。同其他疾病相比,肛瘘具有病人极度痛苦、手术成功率低、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肛瘘切除术、肛瘘切除肌瓣充填术、挂线疗法、直肠粘膜瓣移进法等。上述手术方式治疗肛瘘均需要对肛门括约肌切开挂线,尽管手术技术经过多年改进,但仍然无法避免损伤肛门肌肉组织、创伤过大、伤口愈合时间长,术后部分患者肛门功能受损甚至失禁。根据文献报道,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率在10%-65%之间,复发率在20%-40%之间。另外,据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手术方式复发率高、后遗症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肛瘘治疗生物栓,主要解决了患者在使用现有技术进行肛门括约肌切开挂线时,易损伤肛门肌肉组织、创伤过大、复水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该肛瘘治疗生物栓包括锥形主体,锥形主体与瘘道形状相似,锥形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孔,贯通孔的轴线或轴线延长线与锥形主体垂线相交。
上述锥形主体的长度为60-100mm,底面半径为1-6mm。
上述贯通孔距锥形主体锥尖距离≥10-30mm,贯通孔半径为0.02-0.5mm,相邻两个贯通孔之间的孔间距为5-10mm。
上述锥形主体是由细胞粘膜下层经脱细胞处理后,卷制冻干而成的椎体。
上述贯通孔的轴线或轴线延长线与锥形主体垂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圆锥体形状与瘘道相似,利于生物栓顺利穿过瘘道,将其置入瘘道内,便于临床操作;生物栓底面封闭瘘道内口,避免了肠内污物进入瘘道造成的反复感染,避免新瘘道的形成;生物栓锥尖留在瘘道外口更利于将脓液引流至体外,避免了脓腔引流不畅导致的不易愈合,缩短了愈合时间,降低了复发率。
本实用新型的横向贯通孔使毛细作用覆盖面增大,临床使用时,能有效地引导生理盐水渗透到生物栓内部,提高了生物栓的复水效果,保证了生物栓不同部位复水的均一性,降低了临床操作中样品的准备时间。经过试验对比验证,若无本实用新型的贯通孔,会导致肛瘘栓的复水时间延长至少一倍以上,肛瘘栓表面及圆锥体顶部已经充分浸润了液体,但内部,尤其是圆锥体底部仍然呈干燥状态,过长的复水时间可能破坏产品的力学均一性,影响临床缝合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卷制的产品散开,影响了产品有效性。
另外,肛瘘栓贯穿孔的设计,在植入后能够促进组织液的浸润,同时增大了细胞接触生物栓的表面积,更有利于细胞的长入和组织重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生物栓的透视图。1是生物栓底面,2是生物栓锥尖,3是单排直线排列,穿过生物栓纵轴的横向贯通孔。
附图2是生物栓卷制前裁剪的直角三角形,4是高,5是底边。
附图3是生物栓卷制图,6是卷芯。
附图4是模具,A为模具的高度;B为预留孔间距;C为孔距最下端的长度;
附图5是生物栓的纵轴纵切图。D为生物栓底面直径;E为横向贯通孔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生物栓是天然可吸收生物材料,其治疗方式是将瘘道清创后,将生物栓经内口穿入瘘道从外口牵出,将生物栓置入瘘道内;生物栓底面与瘘道内口缝合,封闭瘘道内口;剪掉瘘道外口处多余的材料,对创口进行消毒包扎,外口更换敷料直至痊愈。该生物栓可以引导正常人体细胞的长入,在细胞长入,组织重建的同时,生物栓逐渐被细胞消耗,最终完全降解,实现自体组织的重建。其特点是微创性手术,不必切开暴露瘘道,可以有效的保护肛门肌肉组织结构及功能,临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手术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栓呈圆锥体并留有横向贯通孔,生物栓呈圆锥体,其长度为60-100mm,底面半径为1-6mm。生物栓的圆锥体结构保证了其能够顺利置入到瘘道内;不同规格的生物栓可以满足不同大小瘘道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5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创打结器系统
- 下一篇:悬臂型功能床及其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