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反冲洗排污功能的全自动旋流除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5370.0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5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兴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4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冲洗 排污 功能 全自动 除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设备,特别是供居住在农村的企事业单位使用,尤其是解决长期困扰在农村地区分散取水家庭使用的饮用水的除砂器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主要是以地下地表水为主,饮用地下水的人口占75%,饮用地面水的人口占30%,基本上是有条件的农户打井取水,无条件的就在江河、湖泊、水库、山沟里取水饮用,而目前全国90%以上的河流和地下水受到污染,甚至严重污染,其污染更是令人发指,尤其是机电井抽出的地下水铁、锰、碱、氯、胶体物、毒副产物、农药、细菌、泥沙、铁锈、悬浮物、微生物、大肠杆菌、固体杂质污染、sdI值以及钙镁离子超标,即使是有井有水,也严重超标,无法饮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一般乡镇以及行政自然村没有使用类似城市自来水的条件,乡镇和农村人口直接以地下水或地表自然水系作为饮用水的来源,其现状是,饮用水污染、严重超标;而上述污染的现状构成了对乡镇以及行政自然村地散取水人员健康的极大威胁。
公知的过滤器产品主要是基于对城市自来水的再净化、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目的而设计的,不能解决农村分散取水人口直接采用地下地表水等水源经净化后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成为生活饮用水的目的。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城乡家用分质取水净水器”(ZL200920081858X),以自来水为水源,采用石英砂过滤、人工锰砂过滤处理成为生活饮用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结合我国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国家对城乡人口基本卫生安全饮水工程相配套,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反冲洗排污功能的全自动旋流除砂器,以解决城乡地下水及地表水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成为安全饮用水的问题。本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反冲洗排污功能的全自动旋流除砂器,包括锥体、挡渣过滤筛、锥形渣斗、供水泵、配套管道,其特征在于:其密闭容器的上部设置有挡渣过滤筛,密闭容器的下部设置有锥形渣斗,锥形渣斗的弧形顶部遍布进渣孔,密闭容器的后面设置有第一落地脚,密闭容器的前右侧设置有第二落地脚,密闭容器的前左侧设置有第三落地脚,锥体和上封头之间设置有套件螺杆,密闭容器的右边设置有第一配套管道,密闭容器的左边设置有第二配套管道,该密闭容器上部的偏心处设置有进水口、反冲洗排污口,密闭容器的顶部开有出水口,密闭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正冲洗排污口、反冲洗入水口;所述供水泵的出水口与除砂器装置的进水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在现有石英砂过滤和人工锰砂过滤处理的基础上)相比,本新型针对农村水源,增加了锥体、挡渣过滤筛、锥形渣斗、供水泵、配套管道等处理步骤。本新型中,全自动旋流除砂器运行时,是利用离心分离的原理进行有效除砂,在偏心进水管的作用下,原水经过旋流除砂器的进水管后,在除砂器内通过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下,首先沿锥体的周围切线方向形成斜向下的周围流体,水流旋转向下推移,当水流达到锥体某部位后,转而沿锥体轴心向上旋转进入挡渣过滤筛,清水经上部清水区流出,与此同时,杂污在流体惯性离心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及挡渣过滤筛的隔离下,沿锥体壁面落入锥体下部锥形渣斗中,砂粒由设备底部排出;挡渣过滤筛可有效防止杂物向上泛起,当积累在渣斗中的杂物到一定程度时,只需开启手动阀门,杂物即在水流作用下排出,此工作原理可有效去除地下水、地表水水中的泥沙、铁锈、杂质、悬浮物、固体物质、降浊、固液分离、彻底清除水垢,同时提供人体有益的钾、钠、钙、锶、碳酸、偏磷酸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从而使水质口感更加甘纯甜美;手动正反冲洗排污能有效排出悬浮在容器水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在过滤筛表面上的各种有害物质,排放率高达98.7%以上,保持容器内部水路循环,有效防止出水变质;过滤后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未经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5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