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5345.2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6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曹兆铿;蒋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G02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一般是由形成电极的两块基板和注入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组成的,并向电极施加电压,重新排列液晶层的液晶分子,进而调整所透过的光量。其中,两基板通过框胶封合,一般面向用户的基板用于调节显示画面的颜色,称为彩膜基板,背向用户的基板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用于控制施加在电极上的电压,称为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还设置有栅极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所述栅极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栅极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阵列基板上像素区内的第一金属层(栅极层)同时实现图形成形,所述栅极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的第二金属层与所述阵列基板上像素区内的第二金属层(源极层)同时实现图形成形,于是,所述栅极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可以用于驱动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
现有的所述栅极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一般为非晶硅驱动电路,是通过多次成膜刻蚀工艺形成的,如图1所述,所述第一金属层驱动电路的物理结构一般包括:
第一金属层2,所述第一金属层2直接设置在一基板1表面上;
第一绝缘层3,所述第一绝缘层3覆盖在所述第一金属层2和基板表面1上,且所述第一绝缘层2内设置有第一过孔21,所述第一过孔21将所述第一金属层2暴露出来;
第二金属层4,所述第二金属层4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2表面上;
第二绝缘层5,所述第二绝缘层5覆盖在所述第一绝缘层2和第二金属层4表面上,且在与第一过孔2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22,以暴露出第一金属层2,另外在与第二金属层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过孔23,以将第二金属层4暴露出来,所述第一过孔21、第二过孔22和第三过孔23一般设置在框胶7的中心线靠外的一侧;
透明导电层6,所述透明导电层6覆盖在所述第二绝缘层5表面,并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5和第一绝缘层3内的过孔分别与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连接。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栅极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的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容易被腐蚀掉,造成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的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栅极移位寄存器驱动电路的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容易被腐蚀掉,造成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的断路的问题。
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设置有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通过框胶粘接封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在第一基板表面上;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一基板表面上;
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表面上;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二金属层和第一绝缘层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内设置有多个过孔,所述多个过孔将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暴露出来,且所述多个过孔均设置在由所述框胶和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围成的密闭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多个过孔设置在与所述框胶内边缘相距0~200μm的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内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将所述第一金属层暴露出来。
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内设置有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
其中,所述第二过孔和第一过孔对应设置并将所述第一金属层暴露出来,所述第三过孔将所述第二金属层暴露出来。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均为氮化硅层或氧化硅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表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层通过多个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设置有像素单元阵列。
优选的,所述非晶硅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单元阵列通过同样的工艺、同时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5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标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面部动作单元组合特征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