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器滤筒成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4827.6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1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波;李志铭;郭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器 成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指一种过滤器,特别与过滤器的滤筒结构相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一种过滤器采用透明滤筒,可以方便使用者肉眼直观观察过滤器滤筒内滤芯的使用状况。而透明滤筒通常是采用PS、PC、PMMA、PET 等材料制成,此类材料的物理特性是韧性比较差,因此使用过程中,滤筒顶部与筒盖配合连接的结合部受力点容易引发应力裂纹,即便是一个小裂缝,也会使滤筒迅速爆裂(如图1中所示),从而影响过滤器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业内有通过增加滤筒的壁厚来克服此类不足,如此不仅造成产品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且达成的效果也未趋理想,因此如何确实有效的解决现有过滤器透明滤筒存在的强度及韧性差、容易开裂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方向,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器滤筒成型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透明滤筒存在的韧性差、容易开裂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过滤器滤筒成型结构,该滤筒为顶部敞口的柱状本体,中部形成连通顶部敞口的容腔,并且本体的顶部敞口上成型结合部,特别的是该结合部上结合有嵌件。
该滤筒本体采用AS材料一体成型,嵌件采用金属、ABS、或其它与ABS物理特性相近似的材料制成。
该嵌件嵌在本体结合部的内侧,并且嵌件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该嵌件包覆在本体结合部内,该结合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该嵌件的周壁上布设有透孔。
该嵌件的周壁上布设有凸筋。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滤筒本体采用AS材料,由于材料本身的特点,韧性较差,容易开裂,加入韧性好的嵌件之后,能够有效提高滤筒结合部的韧性及抗冲击强度,改善现有技术中滤筒结合部容易脆性开裂的问题,进而提高过滤器产品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滤筒的结合部上结合一韧性较好的嵌件,可降低滤筒的壁厚,降低注塑产品壁厚的应力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滤筒结构;
图2、2A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与组合剖视图;
图3、3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分解与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嵌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说明。
如图2、2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滤筒成型结构示意图,该滤筒10与习用滤筒结构相类似,为顶部敞口的柱状本体11,本体的中部形成连通顶部敞口的容腔12,容腔12的底部成型支承座13,供置放滤芯(图中未示出),并且本体11的顶部敞口上成型结合部14,供与一筒盖(图中未示出)配合连接,该结合部14沿本体略向外扩,内径比容腔12略大,特别的是该结合部14上结合有嵌件15,本实用新型滤筒本体11可采用AS材料一体成型,嵌件15可采用金属、或韧性较好的ABS、或其它与ABS物理特性相近似的材料制成,如PA、PPO、POM等工程塑料。嵌件15为2-3mm 厚度的环,成型时是将嵌件15做好后再一体包覆射出成型滤筒本体11,成型后可呈如图2A所示的两层结构,嵌件15嵌在本体11结合部14的内侧,并且嵌件15内壁上设有与筒盖配合的内螺纹16;也可以形成如图3、3A所示的三层结构,即嵌件15包覆在本体11结合部14内,此结构与筒盖配合的内螺纹16设于结合部14的内壁上,另外,为使嵌件15与本体11结合更稳固,该嵌件15的周壁上布设有透孔17及凸筋18,如图4所示。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滤筒在与筒盖配合的结合部上结合一韧性较好的嵌件,不仅可降低滤筒的壁厚,解决注塑产品壁厚的应力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提高滤筒结合部的韧性及抗冲击强度,改善现有技术中滤筒结合部容易脆性开裂的问题,进而提高过滤器产品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4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缆拖式船模阻力试验装置
- 下一篇:尼龙6/氨纶废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