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气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13927.7 | 申请日: | 201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6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夏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 |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发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器,具体指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微气泡是对直径50μm以下气泡的总称,目前这种微气泡的应用很广,如可以应用到水处理净化领域,利用微气泡和混凝剂、絮凝剂的作用,将含油污水中的油量物质及悬浮物疑聚,然后上浮至水体表面,以达到污物的分离。或应用在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槽中,用来提高反应效率。但更多的是,微气泡被广泛地应用至卫浴设备中,如较为常见的气泡浴,利用微气泡中携带的气体及水气与皮肤面的动态接触,可以很好地起到清洁皮肤、按摩人体的效果,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有的微气泡发生器一般包括有压缩泵(即高压水泵)、与压缩泵进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该压缩泵的出口相连接的溶气罐以及与溶气管的出口相连的出水管。使用时,水被吸入压缩泵内,经压缩泵内的叶片高速旋转搅打或压缩后初步混入水中,气水混合物再被送到溶气罐中进一步加压混合,使微气泡在溶气罐内作更进一步的混合。
在上述微气泡发生器中,为了能获得微气泡,必须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气体,比如空气。传统的做法仅是利用溶气罐内的空气,故一旦溶气罐内的空气用完,就需要关闭压缩泵,排空溶气罐内的水后才能再一次启动使用,因而这种方式导致微气泡发生器只能断续工作。为此,人们在微气泡发生器中增设了气泵,利用气泵给压缩泵及溶气罐源源不断的提供空气,以使微气泡发生器能连续工作。
显然,在上述改进方案中,需要单独设置一台气泵,同时根据需要还要配置相应的电气控制模块,以便气泵提供的空气能满足需求量。或者在连接气泵出口和溶气罐入气口的输气管道中安装用来控制空气流量的控制阀,因而这样的结构会导致整个发生器体积大,成本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增加了气泵的噪音。
再者,当需要接入其它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时,上述微气泡发生器中无气体转换功能,需要先拆走在先的气源输入管,再在接口接入新气源的输入管,因此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并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方便地转换输入各种所需气体的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气结构,包括一端能与进水通道相贯通的进气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模块的轴孔中并能相对于模块转动的换气轴,该换气轴内具有与上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的空腔,在该换气轴上开有与该空腔相连通的多个通孔,同时在所述的模块上开有与该多个通孔相轮留对齐的多个换气口。
为了便于操作该换气轴,上述换气轴的头部外露于所述的模块,并在该头部上连接有旋钮,该换气轴的尾部开有轴向盲孔,该轴向盲孔形成所述的空腔。
优选是的方案是,所述的通孔有两个,为第一径向孔和第二径向孔;相对应的,所述的换气口有两个,为第一换气口和第二换气口,分别位于所述模块的侧壁和顶面上。当然,按需也可以将通孔设置成三个或四个,相对应的通孔也有三个或四个,以满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
所述的模块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换气口相贯通的气体接头,该气体接头上安装有卡紧气体连接管的按钮,以使连接更为可靠、安全。
较实用的是,所述换气轴上还设有定位销,所述的第一径向孔与第一换气口相对应状态下,该定位销与所述模块相抵。以使操作者直观、及时获知第一径向孔与第一换气口相对齐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换气轴,因此,需要换气时,只要转动该换气轴,进气通道就能借助于换气轴上的内腔、通孔与对应的换气口相连通,此时,接于换气口上的其中一气体可以进入进气通道内,显然,本实用新型只要让使用者轻轻地转动一下换气轴,就可方便地更换输入的气体,这种易于操作、实施的进气结构,使该微气泡发生器更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俯视的局部剖视图(换气轴转动90度后);
图6为图5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3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