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芯退火工艺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3285.0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蒋瑞丰;孟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瑞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00;C21D1/30;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6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火 工艺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工装夹具,尤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热处理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铁芯生产工艺中,经过对硅钢条料的卷绕、夹装、退火、浸漆、切割、研磨等流程完成整个铁芯的生产,在这一传统生产过程中,进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去应力前,需要对卷绕的铁芯进行装配和固定以达到铁芯进入退火炉退火,使铁芯尺寸、外观形状得到定型控制。传统加工工艺中对铁芯的尺寸、外观形状定型控制主要是采用先将多个卷绕好的铁芯进行叠加、排列,再用打包机将钢带捆绑在叠加排列好的铁芯上,对铁芯进行打包固定,最后送入退火炉进行退火操作。由于钢带捆绑固定铁芯的操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钢带在退火炉中受热断裂的问题,导致铁芯摔落在退火炉内影响到铁芯外型尺寸、电性能,从而造成部分铁芯的报废,影响产品合格率和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固定卷绕铁芯外型、减少铁芯报废又能重复使用的工装夹具。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铁芯退火工艺的夹具,包括拉紧丝杠、夹板,其特征是:夹板上面沿边或角贯穿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丝杠穿入所述通孔内。
在丝杠上设置用于收紧夹板的螺母。
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夹板及第四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第四夹板相对布置,并形成第一对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与第三夹板相对布置,并形成第二对夹板;在每一块夹板的四个角均设置一个所述通孔,并利用所述丝杆将一对夹板中的两块夹板串联在一起。
一对夹板中的两块夹板相互平行,两对夹板相互垂直,在两对夹板中形成一个用于放置铁芯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捆扎工艺相比,可以降低铁芯退火工艺中由于紧固不牢或捆扎断裂造成的产品报废。由于采用耐高温材料,夹具可以重复使用,降低制造成本。该夹具对铁芯的夹装灵活度高,尺寸调整范围大,退火工序易于模块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该夹具可配合机械化自动工装设备,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铁芯退火工艺的夹具,包括拉紧丝杠1、夹板,夹板上面沿边或角贯穿有至少两个通孔3,所述丝杠1穿入所述通孔3内。在丝杠上设置用于收紧夹板的螺母。
所述夹板2包括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4、第三夹板5及第四夹板6,所述第一夹板2与第四夹板5相对布置,并形成第一对夹板;所述第二夹板4与第三夹板6相对布置,并形成第二对夹板;在每一块夹板的四个角均设置一个所述通孔3,并利用所述丝杆1穿入一对夹板中的两块夹板上对应的通孔3,将一对夹板中的两块夹板串联在一起。
一对夹板中的两块夹板相互平行或近似相互平行,两对夹板相互垂直或近似相互垂直,在两对夹板中形成一个用于放置铁芯的空间。使用时,将缠绕好等待退火的铁芯组堆叠于夹具中心的空间内,通过丝杆1连接一对夹板中的两块夹板,从相对的两个方向固定铁芯,用螺母以相对方向压紧铁芯,以替代传统的捆扎工艺,起到固定铁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制的专用夹具,在铁芯夹装过程中的使用,来降低铁芯生产过程中因退火导致的变形,从而降低报废的概率,以提高退火效率,降低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瑞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瑞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3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