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水域蓝藻的去除及收集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310776.X 申请日: 2012-06-29
公开(公告)号: CN202688051U 公开(公告)日: 2013-01-23
发明(设计)人: 叶树松;江湧潮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万达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1/463 分类号: C02F1/463;C02F1/52
代理公司: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代理人: 屈静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域 蓝藻 去除 收集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蓝藻的去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水域蓝藻的去除及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浮游藻类(主要是蓝藻属)爆发而形成“水华”(water blooms),这是一种在淡水中的自然生态现象,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水华”发生时,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而且80%以上的水华产生微囊藻毒素(以下简称藻毒素),而且“水华”中含有的蓝藻,其中大约50%~70%可产生多种毒素,包括生物肽(肝毒素)、生物碱(神经毒素)和脂多糖(皮炎毒素)等。这种急性毒素可使饮用此水的陆生动物中毒死亡,其慢性毒素则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可经口、皮肤或饮用水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水华”,不但影响水体景观效果,大多数的“水华”产生藻毒素,给水生态系统、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皆有报道因藻毒素引起鱼类、家畜及人中毒死亡事件发生。在我国的滇池、太湖、巢湖、洱海等水体中,检测出藻毒素最大浓度值为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饮水标准中规定的藻毒素含量(不 超过1μg/L)的数千倍以上。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富营养化水源地中也检测出高于饮水标准数百倍的藻毒素。在我国泰兴肝癌高发区对不同饮水类型的人群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长期饮用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明显高于饮用非藻毒素污染水源的人群。 

因此,清除水体中蓝藻,防范藻毒素给水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已成燃眉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电絮凝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水域蓝藻的去除及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水域中的浮体及蓝藻收集装置,浮体上设有功能药剂箱及微气泡发生器,功能药剂箱经泵及管道连通到蓝藻收集装置下方,微气泡发生器经管道连通到蓝藻收集装置下方,微气泡发生器连接管道的末端设有微气泡释放器。 

所述浮体为船。 

所述微气泡释放器位于水面下2m。 

所述蓝藻收集装置顶部高出水面15cm。 

所述蓝藻收集装置底部位于水面下6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快速地去除大水域的蓝藻,去除效率 高,对水体的污染小;系统整体重量小,能耗低,体积小,便于运输及保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大水域蓝藻的去除及收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大水域蓝藻的去除及收集系统,包括船1及蓝藻收集装置6,均浮在水域中。船1上设有功能药箱2-4以及微气泡发生器5,功能药箱2-4经泵及管道连通到蓝藻收集装置6正下方,微气泡发生器5经管道连通到蓝藻收集装置6正下方,后者的连通管道末端设有微气泡释放器7。微气泡发生器5产生带正电荷的碱性胶膜功能性微气泡,对蓝藻属浮游生物形成架桥模式,完成混凝和聚集,再借助功能药箱2-4中的PAC(絮凝剂)、PAM(混凝剂)等从水中去除蓝藻属浮游生物。 

蓝藻收集装置6设于微气泡释放器7的区域之上,面积的大小根据微气泡发生器5的微气泡产量确定。蓝藻收集装置6采用塑料材料制造、内部充气,呈半悬浮态的圆形,顶部高出水面15cm左右,底部在水面下60cm左右,使浮于区域内水面的蓝藻与周边水域隔离。蓝藻收集装置6底部设有移动及收紧绳,可被船1拖动,也可收紧改变区 域的大小而收集浮于水面的蓝藻。 

在一种更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微气泡释放器7置于要治理的区域水下2m左右,平面呈辐射状结构以便在较大面积内释放微气泡。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具体的改变或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达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达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07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