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江河急流底栖生物采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0348.7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3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段辛斌;巴家文;王珂;陈大庆;刘绍平;汪登强;刘明典;范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42219 | 代理人: | 韩志刚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江河 急流 底栖生物 采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渔具、网具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江河急流底栖生物采样器。
背景技术
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江河湖底水域底表或潜栖在底泥中的水生动物,底栖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许多经济鱼类虾类的天然饵料,对维持水域生态系统中物质及能量的循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底栖生物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变动规律等很多方面与水生生物生产和资源开发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底栖生物的采样及采用工具也是目前水生生态及水环境保护研究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目前采集底栖生物工具大都仅适用于湖泊或近岸浅水水域,利用采集工具自身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面积底泥,获取底栖生物标本。但由于大部分江河属急流生态环境,江水流速大,底栖生物量较少,且具有分布密度的不确定性,传统底栖生物工具难以完成采集工作,使取样和调查工作受到一定局限性。目前,适用于江河急流生态环境水域调查的底栖生物采样工具比较缺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江河急流静止或拖动进行采集底栖生物的江河急流底栖生物采样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江河急流底栖生物采样器,包括后置梯形方框、框架、网布、主牵引绳、橡胶垫圈、固定环和固定绳,该采样器的框架上焊接有后置梯形方框,网布用橡胶垫圈和固定螺栓固定在框架上,网布的后端放置在后置梯形方框内,后置梯形方框的上部为开放式结构,框架上焊接有固定环,固定绳的一端与固定环相连接,固定绳的另一端与主牵引绳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1、该采样器能够实现在江河急流生境等相似生境底栖生物的采集;
2、网布位于框架后面,随着主牵引绳缓慢向前移动,在流水和框架的作用下,底栖生物自动进入网兜;
3、采样器框架后连接2个后置梯形方框,拖动采样时能保证整个采集网垂直于水底,提高取样效率和成功率;
4、后置梯形方框能够很好的对采样网布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江河急流底栖生物采样器结构示意图;
图2、江河急流底栖生物采样器正视图;
图3、江河急流底栖生物采样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和图3,在使用采样器前,现将网布3用橡胶垫圈6和固定螺栓5固定在框架2上,网布3的后端放置在后置梯形方框1内,固定绳8一端与固定环7相连接,另一端与主牵引绳4相连接,工作完成后,将采样器沉入江河急流区域的底部,经过一段时间,江河底部的底栖生物会自动进入网布3中,取样时,用主牵引绳4将采样器提出水面,将网布3中的底栖生物取出即可。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2和图3,在采样器使用前,首先将网布3用橡胶垫圈6和固定螺栓5固定在框架2上,网布3的后端放入后置梯形方框1内,固定绳8的一端与固定环7相连接,另一端与主牵引绳4相连接,主牵引绳4的另一端固定在拖船上。采样时,将采样器沉入江河中,拖船牵引着采样器缓慢逆水行驶,采样器上的框架2搅动河底的泥沙,使藏在河底泥沙中的底栖生物被采集到网布3中。取样时,用主牵引绳4将采样器提取到拖船上,将网布3中的底栖生物取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03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