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屏蔽阻燃型核电数据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10177.8 | 申请日: | 2012-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6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戴金华;戴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晨洋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9;H01B7/29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25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屏 阻燃 核电 数据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屏蔽阻燃型核电数据电缆。
背景技术
屏蔽电缆(Shielded Cable)是在电缆周围屏蔽绝缘来减少电磁干扰(EMI)的一种特殊电缆,可以使外界电磁辐射及磁场辐射直接入地而对内层电线不产生干扰。屏蔽电缆有两层屏蔽层,网状编织线是防磁场辐射的,铝箔层是用来防电磁辐射的。屏蔽层一定要接地,才能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外界的频率较高的电磁场在穿过屏蔽层时,会产生涡流而损耗掉。
随着核电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核电站所用的数据电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对用于核电站的数据电缆提出了必须具备阻燃性的要求。而现有普通型数据电缆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用于核电控制和通讯系统,核电输出数字控制生态、远程操作系统、电力调配控制系统都少不了数据电缆,不仅数据线多,而且要求阻燃性能好,现有的普通型数据电缆和电力电缆均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阻燃性能好同时具有屏蔽作用的双屏蔽阻燃型核电数据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双屏蔽阻燃型核电数据电缆包括内导体、隔热膜、第一绝缘层、金属箔屏蔽层、金属丝编织屏蔽层和绝缘护套,内导体的外部设有一层隔热膜,第一绝缘层设在隔热膜的外部,金属箔屏蔽层设在第一绝缘层的外部,金属丝编织屏蔽层设在金属箔屏蔽层的外部,绝缘护套设在金属丝编织屏蔽层的外部;
进一步地,金属丝编织屏蔽层是由铜丝编织成的管状体,此结构屏蔽效果优。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为阻燃橡胶制成,起到了阻燃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导体经过金属箔屏蔽层和金属丝编织屏蔽层进行电场和磁场屏蔽,因此在外界的电场和磁场不会干扰数据电缆,数据电缆产生电磁场也被屏蔽,不会扩散,作为核电的数据传输电缆,不仅能较好地消除高次谐波对外界的干扰,而且提高了数据电缆的防火性能。这种特殊结构,大幅度降低了外界电磁场对数据传输线干扰和防火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屏蔽阻燃型核电数据电缆整体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内导体,2、隔热膜,3、第一绝缘层,4、金属箔屏蔽层,5、金属丝编织屏蔽层,6、绝缘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该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双屏蔽阻燃型核电数据电缆包括内导体1、隔热膜2、第一绝缘层3、金属箔屏蔽层4、金属丝编织屏蔽层5和绝缘护套6,内导体1的外部设有一层隔热膜2,第一绝缘层3设在隔热膜2的外部,金属箔屏蔽层4设在第一绝缘层3的外部,金属丝编织屏蔽层5设在金属箔屏蔽层4的外部,绝缘护套6设在金属丝编织屏蔽层5的外部。内导体经过金属箔屏蔽层和金属丝编织屏蔽层进行电场和磁场屏蔽,因此在外界的电场和磁场不会干扰数据电缆。
金属丝编织屏蔽层5是由铜丝编织成的管状体,此结构屏蔽效果好。
第一绝缘层3是阻燃橡胶制成,此结构使电缆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晨洋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晨洋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01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塑封上料治具
- 下一篇:多轴振动复合试验工作台面的平衡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