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卷帘屏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0008.4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5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雄兴;邱苏林;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2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卷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屏幕,具体为一种柔性卷帘屏。
背景技术
新型LED柔性卷帘屏也LED显示屏的一种类型,是为了实现广告宣传功能而设计的大屏幕显示系统。目前一个大型显示屏由多个模组屏连接而成,可根据现场的大小添加或减少模组屏。它可以显示高质量、栩栩如生的图像,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它可以折叠,弯曲,卷起成为一个圆柱型或弧形,可根据现场的地形做出异形的网格状或条幕状视频显示屏幕。普通的LED屏幕都不具备透光性,有时候观众可能会被LED屏幕挡住而看不到屏幕后面的演出场景,所以有很多应用场合都要求LED屏幕要具备一定的透光性,如演出、展览、车展等场合,LED柔性卷帘屏既能通过LED屏幕观赏节目又能最大限度的让观众看到屏幕的后面的场景。但目前的柔性屏透光率较大的由于LED之间的距离远导致显示效果不佳,显示效果好的又无法具备较好的透光性,而且普遍都存在反光的现象,影响观看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连接部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柔性卷帘屏的解决方案。
一种柔性卷帘屏,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LED模组,所述LED模组包括底壳,安装于底壳上的面罩以及安装于底壳背面中部的信号盒,以及均匀设置在底壳上的多个LED;所述LED模组带有多个平行条状的镂空,将LED模组分为多个LED灯组; LED模组两侧还设置有用于固定LED灯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两端带有用于LED模组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 LED灯组的两侧均设置多个波浪状缺口,所述LED灯组波浪状缺口的凹陷与相邻LED灯组波浪状缺口的凹陷位置一一对应。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上连接部件与下连接部件。
更具体的,所述LED模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其它LED模组连接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包括左连接扣与右连接扣。
优选的,LED模组的面罩表面设置有多道沟槽,其横剖面结构为锯齿状。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波浪状的缺口,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透光率,同时通过LED灯组表面的沟槽减少屏幕反光的现象,提升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柔性卷帘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柔性卷帘屏LED模组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柔性卷帘屏LED模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柔性卷帘屏,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LED模组。所述LED模组如图2和3所示,包括底壳21,安装于底壳21上的面罩22以及安装于底壳21背面中部的信号盒1,以及均匀设置在底壳上的多个LED;所述LED模组带有多个平行条状的镂空,将LED模组分为多个LED灯组。 LED模组两侧还设置有用于固定LED灯组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两端带有用于LED模组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包括上连接部件31以及下连接部件32。LED模组之间可通过连接部件首位相连组成LED屏。LED模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其它LED模组连接的连接扣,连接扣包括左连接扣41和有连接扣42,通过连接扣LED模组之间可以左右相连进一步扩展LED屏。
LED灯组的两侧均设置多个波浪状缺口,所述LED灯组波浪状缺口的凹陷与相邻LED灯组波浪状缺口的凹陷位置一一对应。波浪状的缺口能够增加Led灯组之间的空隙,从而增加LED屏幕的透光。
LED灯组表面(即面罩表面)设置有多道沟槽,其横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为锯齿状,以此杜绝LED屏幕的反光,提升观看体验。
本实用新型未说明的部分技术均采用现有成熟的技术。
本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00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