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即食肠状食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9947.7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0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尹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泽华 |
主分类号: | A23P1/08 | 分类号: | A23P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食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特别涉及一种即食肠状食品。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规律让大家更多的接触到快餐。现代户外快餐大多采用盒装方式,菜饭裸露人工装盒配餐和派送,其存在由于人工过多接触而不卫生,盒装不密封运送不方便,不易保温,保质、保鲜期短,不便再次加热,食用时不方便等缺陷。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点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食性肠型包装食品,该肠状食品包括外包装、保温层、肠衣、配料,其肠状密封包装方式规格统一,便于加工、加热、运送及食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即食肠状食品,该肠状食品包括外包装、保温层、肠衣、配料;所述的外包装呈筒状,其上下设有锯齿撕口封边,并经封边粘连成多个单元肠状食品;保温层紧贴外包装内侧;肠衣内真空封装配料,上下扎口,并独立置于保温层内;该肠状食品的内容物为大米、小米、或其他杂粮组成的以米为主的米食的即食肠状食品,或其内容物为以面为主的面食的即食肠状食品,或其内容物为以菜为主的菜食的即食肠状食品,或其内容物为以汤为主的汤食的即食肠状食品。
所述的一种即食肠状食品,所述的肠衣外侧设有开袋导线,开袋导线竖直或螺旋于肠衣外侧。
所述的一种即食肠状食品,所述其内容物为以汤为主的汤食的即食肠状食品的肠衣的扎口处设置吸管。
所述的一种即食肠状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肠衣或外包装下方装入一开合圆形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 本产品采用肠状真空密封包装,包装大小、规格一致,保质、保鲜期长,加热后,可将其放入配套的保温袋或保温盒中保温;
2. 本产品配有配套的灌制、蒸煮熟设备,设备简单,易于操作,便于灌制,熟化;
3. 本产品的肠型密封包装方式便于运送、携带、保存,其中食物健康、营养、卫生、美味;
4. 本产品可多次加热,可加热方式多种,如:烫热、烘热、蒸热、煮热;
5. 本产品为肠型包装,可下设开合圆形槽,可立置于平面上;其食用方便,便于拿放,可边走边吃;
6. 本产品的生产工艺简便,加工设备占地小,设备投资少,人工劳动强度小;
7. 本产品的包装统一为肠型,可标准化生产;
8. 本产品的配方可根据季节、地域、人群等因素,增加或调整配方原料;
9. 本产品的生产销售灵活:可采用前店后厂方式、中心制作派送分销方式、移动生产方式;
10. 本产品可定制化生产:按客户群要求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产品装入保温盒内的示意图;
图3为本产品的汤肠设置吸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户外、旅行、野外的即食性、快捷肠型套餐食品。即食肠型食品是用于旅行或野外食用的快捷食品,按国人饮食习惯设计并遵科学配食原则配方生产的加工、运送、携带、食用便捷和安全的一种新型食品,该型食品采用肠型容器包装,取人机结合半自动化地生产工艺加工,用蒸煮烹调方式制熟。设计有米食、面食、采食、汤食、调料袋5中品类。可单一品种包装,可复合套餐包装。熟后肠型食品附保温层,保温时间长,不需加防腐剂,可最大时限延长生鲜食物的保鲜保质期。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肠型包装袋,分为单个型和连体待断型。
如图1所示,其为连体待断型的一节,其包括外包装1、保温层2、肠衣3、配料4。其中外包装1呈筒状,为纸质或无毒塑料,上下设有锯齿撕口5封边,并经封边粘连成多个单元肠状食品,锯齿形撕口便于拆分。保温层2紧贴外包装1内侧,其采用聚氨酯或挤塑发泡材料,食品级保温材料,无毒无害。肠衣3内真空封装配料4,上下扎口,并独立置于保温层2内。肠衣3的材料可采用可食型或不可食型两种:⑴可食型:肠衣、膨化食品皮、焦化岩粉皮、肉皮、人造肠衣等;⑵不可食型:无毒塑料膜袋。肠衣3外侧可设有开袋导线,开袋导线竖直或螺旋于肠衣3外侧,便于打开肠衣。汤肠可在肠衣3的扎口处设置吸管6,如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泽华,未经尹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99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