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T字路口行人、车辆无障碍组合式立交桥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8495.0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3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树峰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7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口 行人 车辆 障碍 组合式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涉及道路交通一种T字路口组合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在道路交通运行中汽车使用量日益增加,而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跟不上发展使得有些T字路口通行不畅车辆拥堵十分严重。现在道路交通多采用单一的立交桥、跨桥或者隧道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且人车争道,设置红绿灯等待限行,大大降低了道路交通通行效率,甚至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或采用人行天桥或是人行地下道,给行人过马路带来极大不便,城市道路交通中机动车辆拥堵给行人造成的安全危害以及人在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T字路口组合式立交桥,使人车分流不再同道争行,不设红绿灯等待限行,保障行人、车辆无障碍全方位通行。行人始终行走在地平面上且不受车辆干扰;车辆优先直行,弯道畅通。
为解决上述道路交通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这样一种T字路口组合式立交桥:包括有主干道路、支干道路,所述主干道路与支干道路交汇成T字路段,所述主干道路和支干道路的两侧都设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位于同一地平面上,所述主干道路在T字路段设置弧形跨桥,所述主干道路在T字路段人行道的上层还设有一座环形立 交桥。
所述人行道位于主干道路与支干道路交汇的T字路段设有横过主干道路的双向人行过道全方位贯通。
所述主干道路弧形跨桥为双向四车道,供主干道路直行车辆无障碍通行.
所述主干道路环形立交桥为同向双车道,其分别为右转弯车辆行驶的外圈车道和左转弯车辆行驶的内圈车道,所述环形立交桥是两端为半圆形、桥身为长直型的环状结构,所述环形立交桥上设有3个进口匝道和3个出口匝道,所述进口匝道和出口匝道的出入口分别设在主干道路最外侧机动车道和支干道路机动车道上。
采取上述T字路口组合式立交桥设施后,可以实现人车分流不再同道争行,不设红绿灯等待限行,保障行人、车辆无障碍全方位通行,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优化道路交通结构,减少占地面积,为城市“汽车族”打开畅通之路;为行人、“骑车族”敞开方便安全之门。体现人文关爱、和谐交通新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主干道路1与支干道路2交汇成T字路段,主干道 路1与支干道路2的道路两侧都设有人行道5,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5之间为机动车道(图中主干道路为双向六车道,支干道路为双向四车道,也可示路况增减机动车道),人行道5在同一地平面上,于T字路段由横过主干道路1的双向人行过道6全方位贯通。
位于主干道路1在T字路段上方设有弧形跨桥3,所述弧形跨桥3供主干道路1直行车辆无障碍通行,所述弧形跨桥3为双向四车道,其桥下通道距离横过主干道路1的双向人行过道6路面有效高度不小于2.6米,所述弧形跨桥3上下坡路段为标准坡度。
位于主干道路1在T字路段人行道5的上层设有一座环形立交桥4,所述环形立交桥4是两端为半圆形、桥身为长直型的环状结构;所述环形立交桥4两端半圆形的内半圆弦长略大于弧形跨桥3的宽度,外半圆弦长略大于主干道路1的总宽度;所述环形立交桥4直线桥长大于弧形跨桥3的跨度且留有足够的缓冲距离,使弧形跨桥3上下坡车辆从环行立交桥4下穿过;所述环形立交桥4距人行道5路面高度5.3米(一级公路限高标准,也可视路况设置不同限高);所述环形立交桥4为同向双车道,其中外圈车道4c供右转弯车辆行驶,内圈车道4d供左转弯车辆行驶;所述环形立交桥4在主干道路1最外侧机动车道和支干道路2机动车道交接T字路段上分别设有进口匝道4a和出口匝道4b,所述进口匝道4a供主干道路1拐弯车辆或支干道路2机动车辆驶入环形立交桥4,所述出口匝道4b供环形立交桥上右转弯车辆择向驶出,所述进口匝道4a出口匝道4b上下坡路段 为标准坡度。
位于T字路段设置横过主干道路1双向人行过道6使人行道5全方位贯通,所述横过主干道路1双向人行过道6为两道宽且从弧形跨桥(3)下通过,使行人方便安全自由行走在T字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树峰,未经赵树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84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辅助剥离石墨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