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7848.5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0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于乾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欧意测量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下滑 挠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升降机构的制动下滑量、起重机主梁的挠度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起重机升降机构的制动下滑量、起重机主梁的挠度检测的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在被测物上安装目标靶和做标记,并且不能远距离测量被测目标,给操作带来不便;通常不具备测速功能,不能测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起升速度;测量信息都是人工手动输入,并且任意角度进行测量,从而不影响测量的精度,测量的数据实时性和准确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用于起重机升降机构的制动下滑量、起重机主梁的挠度检测的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的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由主机、手持控制盒和无线接收控制器组成,主机底座上安装测距传感器和经纬仪,测距传感器上设有测距传感器数据接口,经纬仪上设有经纬仪数据接口,主机通过测距传感器数据接口与手持控制盒的通信接口连接,手持控制盒上设有天线、键盘、电源开关和通信接口,无线接收控制器上设有天线、电源开关、充电口和制动输出口,制动输出口连接制动控制回路;手持控制盒和无线接收控制器无线连接。
所述手持控制盒上设有显示屏。
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上设有制动状态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可在起重机下方任意角度测量制动下滑量,充分保证操作人员和测量仪器的安全;无需在被测物上安装目标靶和做标记,即可完成挠度的测量;采用望远成像系统,可远距离观测被测目标;具有测速功能,可以测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起升速度;测量信息均由仪器自动采集,无需人工手动输入;采用高精度绝对编码器,保证在任意角度进行测量而不影响测量的精度;采用高精度、高频率的测距仪,保证了测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过手持控制盒进行控制,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现场无须使用笔记本电脑;巨大的存储容量,下滑量和挠度数据可以各存100组;测量数据可导入到电脑中,在电脑中进行分析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主机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手持控制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无线接收控制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下滑量测量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挠度测量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制动下滑量挠度检测仪结构组成如图1-3所示,由主机15、手持控制盒16和无线接收控制器组成,主机15底座上安装测距传感器1和经纬仪2,测距传感器1为高精度、高频率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目标的距离。测距传感器1上设有测距传感器数据接口4,经纬仪2上设有经纬仪数据接口3,主机通过测距传感器数据接口4通过数据线与手持控制盒16的通信接口9连接,手持控制盒16上设有天线5、键盘8、电源开关6、显示屏7和通信接口9,无线接收控制器上设有天线10、电源开关12、充电口13、制动状态指示灯11和制动输出口14,制动输出口14连接制动控制回路;手持控制盒16和无线接收控制器无线连接。无线接收控制器是测量制动下滑量的专用部件,它通过接收手持控制盒16发送的无线信息控制起重机的启停,同时将接收的当前状态反馈给手持控制盒16,形成无线闭环控制。使用时要将制动输出口14的两个鳄鱼夹串接在起重机的制动控制回路,两个鳄鱼夹导电部分要用绝缘带包起来。控制回路是高压回路接入时要注意安全最好先切断电源接好后再给电。制动状态指示灯制动时灭制动解除时亮,打开电源开关时默认为制动解除状态,制动指示灯11为亮,如果开机制动指示灯虽亮但暗则应充电,否则会影响无线接收器的无线接收距离,如果无线控制器处于制动状态,断电重启后无线控制器将自动解除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欧意测量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欧意测量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7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