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缆识别的包裹式电子标签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07633.3 | 申请日: | 2012-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7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微波;胡小平;陈咏涛;胡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B32B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004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缆 识别 包裹 电子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缆识别的包裹式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标签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通过绑扎在电缆上,由信号发生器透过地面发射到电子标签上,再接受反射信号,达到在地面识别电缆的目的。目前的绑扎方式存在两个不足:
1、如果标签在安装后不能确保正对或大面积面对路面,将无法产生足够的反射信号用于识别;
2、绑扎方式在电缆施放时有可能在拖动时与周围物体擦刮,导致标签脱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缆识别的包裹式电子标签,能够克服上述问题,具有识别率高和防脱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缆识别的包裹式电子标签,包括一制成柔性薄膜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层、耦合元件层和外部保护膜,还包括设置在整个底层未连接耦合元件层的外表面上或者本体一端边缘的粘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粘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压敏胶层和覆盖整个压敏胶层的、可撕下的防粘膜片;
进一步,所述压敏胶层为光固化压敏胶层;
进一步,所述底层为塑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电子标签制成均匀的有柔韧性的薄膜状结构,从而可以包裹住电缆外层,通过粘接减少表面突起,有效防止擦刮导致的标签脱落;
2、类似腰带式的安装方法使标签本体牢牢包覆住电缆,形成环带状,这样无论信号从面对环带的哪个方向射来均可有效产生反射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缆识别的包裹式电子标签,包括一制成柔性薄膜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层3、耦合元件层2和外部保护层1,还包括设置在整个底层未连接耦合元件层的外表面上的粘接结构,粘接结构包括设置压敏胶层4和覆盖整个压敏胶层的、可撕下的防粘膜片5,压敏胶层的一面与底层牢固连接,另一面与防粘膜片5相连接,防粘膜片可以有效防止压敏胶层4在存放和运输的过程中因为污染而影响最后的粘接效果。
压敏胶层采用光固化压敏胶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实现快速固化,底层采用塑料制成。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粘接结构设置在本体一端的边缘,即底层一端的边缘部分未设置有耦合元件层和外部保护层,粘接结构的压敏胶层设置在这部分底层上,同时通过防粘膜片5进行覆盖。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未经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7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