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风量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06862.3 | 申请日: | 201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1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 发明(设计)人: | 施龙;叶飞;程光球;赵盛如;许理民;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K17/20 | 分类号: | F16K17/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量调节装置,可广泛应用于通风系统中。
背景技术
在暖通行业中,通风管道的风量分配关系到送风的状态,以及能否达到室内的温湿度要求。为了达到风量要求,大多数情况选择使用定风量阀来保证管道风量尽量满足所需风量。目前常用的定风量阀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平衡器中的硅胶气囊感应流经风管的气流,根据不同静压自动收缩和膨胀来实现风量恒定。当进、出口处空气静压最小时,气囊呈收缩状态。当进、出风口处静压增加时,气囊便开始膨胀,从而减小气囊周围的空隙,使流量在一定的风压范围内保持恒定。另一类是一种机械式自力装置,风量控制不需要外加动力,依靠风管内气流压力来定位控制阀门的位置,从而在一定压力差范围内将气流保持在预先设定的流量上。也可另加电动执行器通过遥控信号改变阀门开度。
对于第二类风阀,现在往往采用弹簧或者簧片等装置从内部产生反作用力,对于静压的变化进行反馈,从而保证通过的风量恒定。往往还会结合螺杆或者凸轮来改变弹簧或者簧片的张进度,来实现不同风量的控制。故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同时,弹簧和簧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能产生金属疲劳,导致弹性减弱。因此,设定的弹簧紧度和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就会改变,从而引起风量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长期无人工调整的情况下精确运行的定风量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定风量阀,包括用于导风的贯通的阀体,其特征在于:在阀体内穿设有可转动的横轴,横轴的至少一个端部露于阀体外,在横轴上设有用以调节通风量的阀板,阀板位于横轴下方的下半部分与阀体之间的流通面积比阀板位于横轴上方的上半部分与阀体之间的流通面积大,横轴露于阀体外的端部与对比阀板所受旋转力矩产生反馈作用以避免其过度闭合的力矩反馈机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力矩反馈机构包括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横轴露于阀体外的端部相连,推杆通过双副构件与连杆相连,推杆与活塞相连,通过活塞对设于圆柱形缸体内的储气气囊进行压缩。
优选地,所述双副构件包括带孔且可旋转的第一长方体构件及第二长方体构件,第一长方体构件与第二长方体构件之间通过圆柱相连,第一长方体构件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连杆外,第二长方体构件固定在所述推杆上。
优选地,所述阀板的下半部分的面积小于所述阀板的上半部分的面积,在所述阀板的下半部的左右两边的边缘部分分别垂向上折起形成第一折起部分及第二折起部分,第一折起部分及第二折起部分垂直于所述阀板的平面,且与所述阀体轴向平行。
优选地,在所述阀板的中间下端设有至少3个小孔,每个小孔的直径为10~200mm。
优选地,在所述阀体外与所述连杆同侧的部分上设有十字形支架,所述圆柱形缸体固定在十字形支架上。
优选地,在所述阀体上部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阀板完全闭合的凸块,在所述阀体外位于所述连杆同侧下部的处设有一根用于限制所述阀板能开启最大限度的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圆柱体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杆与所述阀体外壁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在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滚珠轴承及右滚珠轴承,左滚珠轴承及右滚珠轴承设于所述阀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阀板前后空气静压的变化来调整通风截面积,内部可以自己产生反馈作用力,来保持通风量在一个恒定范围内,不用添加人工或者机械的外力作用。而且安装十分方便,容易制造,设定好后无需维护,使用寿命长,可避免风阀因内部反馈元件老化造成的精度下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阀板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副构件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副构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6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