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浅部伤口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6404.X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7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汤永喆;叶晓健;李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伤口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部伤口引流管。
背景技术
现常用于外科手术引流的普通引流管(接负压球)应用于浅部伤口时,都需要外科医师或助手在手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对引流管的长度及近端引流管孔进行重新修剪后,才能投入使用,并无直接可用的专用浅部伤口引流管。
现有的引流管大都用于深部伤口的引流,引流管上的引流孔位于引流管头部,在进行浅部引流时通常都会被剪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需要对引流管重新开孔,使用麻烦;现有引流管的引流孔孔径较小,浅部引流伤口主要引流伤口渗血,血性引流液在管内凝结可能导致引流不畅;引流管管体过长,而且接近管体接口处没有引流孔,需要医生在术中修剪,但是医生修剪引流孔个体差异性大,且医生或护士经验缺乏会导致修剪引流孔孔径太大或者剪断管体内径引流槽的部分,导致术后拔管断裂的风险增大。
中国专利CN200620170838.6,实用新型的名称为“引流管”,公开号为CN201001900Y,公开日2008年1月9日,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管,所述的引流管包括管体,管体前部的侧壁上设有形状不规则的通孔,该引流管可以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但是也不能直接作用于浅部伤口的引流。
因此,亟需要一直可以专门用于浅部伤口引流的引流装置,但是关于这种浅部引流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用于浅部伤口引流的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部伤口引流管,设有管体和接口,所述的管体上设有引流孔分布区域,引流孔分布区域内设有引流孔,所述的引流孔直径或长轴长4-7毫米,所述的引流孔分布区域与接口之间设有3-6厘米无孔区域。
所述的引流孔成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的引流孔对侧错开均匀分布于引流孔分布区域,可以减少管体在拔出时的耐受力,避免术后拔管断裂的风险。
引流孔分布区域与接口之间设有无孔区域,由于无孔区域表面没有设置引流孔,该无孔区域用于对接口进行固定,且无孔区域在皮肤固定时部分位于伤口外侧可保证创面密闭需要时可连接负压引流。
所述的管体全长15-25厘米,该长度能满足几乎所有浅部创面的引流,避免长度上的浪费,且能省去术中对引流管的修剪过程。
所述的浅部伤口引流管设有一个接口和两根管体,两根管体与接口成Y型连接。Y型连接的引流管适用于对两个方向、两个层面或者皮下分离面积较大创面进行浅部引流,两根管体在接口处汇合成一路引流到负压球等装置,可减少患者表皮的引流管口数量,也便于对同一创面引流液的计量。
本实用新型的浅部伤口引流管材料可选用硅胶。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浅部伤口是指不涉及胸腔、腹腔等体腔的表浅闭合创面,需要进行液体的引流如体表皮下及关节腔隙、脑外科的头皮下,乳房手术、骨科关节手术等创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管体上的引流孔分布区域均匀分布的引流孔,引流孔直径或长轴长4-7mm,可以防止血性引流液在管内凝结导致的引流不畅;
本实用新型引流孔分布区域大,只在管体靠近接口3-6厘米处无孔,引流管远端全程设有引流孔,使用时即使因为管体过长需要剪弃部分管体,也不会影响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接口处设置两根引流管管体,在手术需要对两个方向、两个层面或者皮下分离面积较大创面的浅部引流时使用,达到一管两用的目的,减少患者表皮的引流管口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孔预制,无需术中修剪,减少了因为修剪个体差异可能导致的断管风险;
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功能强,使用范围广,可广泛适用于外科手术的浅表伤口引流,可广泛适用于外科手术的浅表伤口引流,如整形外科的皮瓣转移,骨科的脊柱关节伤口引流,胸外科的胸壁创面,脑外科的头皮创面下引流等等,解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浅部伤口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浅部伤口引流管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浅部伤口引流管使用状态图。
其中:1.管体;11.引流孔分布区域;111.引流孔;12.无孔区域;2.接口;3.负压球;4.渗血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6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体腔注射装置
- 下一篇:前列腺术后注药型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