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镭射钻孔机的吸盘式送料及卸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5999.7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4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建英;梁启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新微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42 | 分类号: | B23K26/42;B23K2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380 广东省东莞市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镭射 钻孔机 吸盘 料及 卸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镭射钻孔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镭射钻孔机的吸盘式送料及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印刷电路板(又称PCB)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以及电子产品向便携性、功能密集性发展,传统机械钻孔机的小孔能力几乎到了极限,而且随着盲孔设计的发展,机械钻孔工艺已经难以承担高速、高密的要求,其可靠性也需要新工艺予以改善,因此,镭射钻孔机应运而生。
现有的镭射钻孔机一般适合于印刷电路板的次外层的一阶、二阶盲孔,目前主要钻孔直径为0.1~0.20mm,其包括镭射钻孔装置、钻孔机工作台和送料及卸料装置,工作时,镭射钻孔装置利用光学原理将激光通过反射、折射、变焦、聚焦、分光到钻孔机工作台上,然后通过工作室的能量表来检测、控制加工激光能量,在PC控制相关软件和条件下对印刷电路板进行钻孔加工。然而,现有的镭射钻孔机的送料及卸料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低,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容易在送料或卸料过程中损伤到印刷电路,增加了不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避免损伤印刷电路板的镭射钻孔机的吸盘式送料及卸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镭射钻孔机的吸盘式送料及卸料装置,其包括安装臂、联轴器、控制马达、拖链、与镭射钻孔机的工作室传动连接的丝杆、与镭射钻机的工作室滑动连接的导轨和至少一个吸盘装置,所述控制马达和所述丝杆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吸盘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臂。
进一步而言,所述吸盘装置包括气缸、与所述安装臂固定连接的气缸安装板、吸盘安装架和复数个与镭射钻孔机的吸气系统连接的吸盘,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气缸安装板且与所述吸盘安装架连接,所述气缸驱动所述吸盘安装架上下移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吸盘安装架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吸盘可调节位置地安装于所述定位槽。
进一步而言,所述吸盘安装架呈矩形框体状。
进一步而言,所述吸盘设置有软质的吸盘嘴。
进一步而言,所述吸盘装置设置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吸盘装置能够快速地对印刷电路板进行送料及卸料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吸盘装置不会损伤到印刷电路,减少了不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包括有:1——安装臂、2——联轴器、3——控制马达、4——拖链、5——丝杆、6——导轨、7——吸盘装置、71——气缸、72——气缸安装板、73——吸盘安装架、74——吸盘、75——定位槽、76——吸盘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镭射钻孔机的吸盘式送料及卸料装置,用于将印刷电路板从镭射钻孔机的上料小车上吸取到钻孔机工作台进行钻孔操作及钻孔完成后将印刷电路板从钻孔机工作台吸取到下料小车,其包括安装臂1、联轴器2、控制马达3、拖链4、丝杆5、导轨6和至少一个吸盘装置7。其中,安装臂1通过导轨6与镭射钻机的工作室滑动连接,且安装臂1通过拖链4和丝杆5与镭射钻机的工作室传动连接,控制马达3与镭射钻孔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马达3和丝杆5之间连接有联轴器2,吸盘装置7固定安装于安装臂1。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吸盘装置7设置有两个,这样增加了镭射钻孔机的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更改吸盘装置7的数量。
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吸盘装置7包括气缸71、气缸安装板72、吸盘安装架73和复数个吸盘74。其中,气缸安装板72固定连接于安装臂1,吸盘安装架73呈矩形框体状,气缸71安装于气缸安装板72,气缸71的一端与镭射钻孔机的电磁阀电连接,另一端与吸盘安装架73连接,各吸盘74均与镭射钻孔机的吸气系统连接。
另外,吸盘安装架73上设置有定位槽75,吸盘74安装于定位槽75内,根据印刷电路板的尺寸大小,各吸盘74可自由调节位置,调节方便。
为了进一步保护印刷电路板,较佳的,吸盘74设置有软质的吸盘嘴7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新微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特新微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5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芯铝焊丝
- 下一篇:用于疏通切割嘴的弹性式通孔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