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藻类培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5876.3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农;庄贵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仪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艳赞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藻类 培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藻类培育装置,尤指一种可在培育筒内产生不间断对流扰动水流的藻类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藻类培育装置,主要是将培养液体放入培育槽内,配合空气供应及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以供养殖各种选定藻类,但已知培育槽因欠缺良好的水流循环,水流容易停滞,会造成藻类群聚的结球现象,故成长缓慢,培育效率不佳,且藻类的受光照射也无法充分均匀,因此成效不尽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藻类培育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藻类培育装置,其包括一培育筒、一扰流管、一封闭底盖及一气泡产生器;
所述培育筒为一中空管柱,且培育筒上端盖设有一具通气孔的上盖;
所述扰流管为一供置入培育筒内的中空管柱,且扰流管悬设于培育筒内;
所述封闭底盖封设于培育筒的底部,且封闭底盖具有一供引入外界空气的通气孔;
所述气泡产生器对应封闭底盖的通气孔而设于扰流管的下方。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培育筒的上盖贯穿结合多数个挂勾条,而所述扰流管的上端壁开设有多数个勾孔,并与上盖的挂勾条形成勾持。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扰流管的下端管壁设有多数个垂直翼板。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泡产生器包括一具有多数个气孔的通气垫片与上锁接管及下锁接管,且上锁接管及下锁接管贯穿锁定于封闭底盖的通气孔,而上锁接管套置结合所述通气垫片,且下锁接管接合于一进气管。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气管连接有一进气量调节开关。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闭底盖的下端贴置结合一固定支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藻类培育装置呈多组并联结合,且其气泡产生器分别连接有一进气管,而所述进气管与一共享供气管形成并联的连通结合。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藻类培育装置为单一或多数组配置,且其一侧以上架设有灯架,而所述灯架安装有多排的仿日光的灯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藻类培育装置,利用设于该扰流管下方的气泡产生器将外界空气引入,并通过扰流管使培育筒内产生不间断的循环水流,令藻类获得充分对流扰动而呈均匀分散,借此避免藻类发生群聚停滞,以促进藻类快速生长,提高培育养成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藻类培育装置,可通过一共享供气管而形成多组并联结合,以便于集中管理及整合运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藻类培育装置,可在选定一侧以上架设仿日光的灯管,使各培育筒外部可通过灯管的照射,而吸收更足量的阳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泡产生器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生循环水流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呈多组并联且附设灯架的实施例图。
主要部件名称:
1-培育筒;
2-扰流管;21-勾孔;22-垂直翼板;
3-封闭底盖;31-通气孔;
4-气泡产生器;41-通气垫片;42-上锁接管;43-下锁接管;
5-上盖;51-通气孔;52-挂勾条;
6-进气管;61-进气量调节开关;
7-固定支座;
8-共享供气管;
9-灯架;91-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藻类培育装置,其主要包括一培育筒1、一扰流管2、一封闭底盖3及一气泡产生器4,其中:
培育筒1,为一中空管柱,其上端并可盖设一具有通气孔51的上盖5,而上盖5并贯穿结合多数个挂勾条52;
扰流管2,为一可供置入培育筒1内的中空管柱,并在上端壁开设多数个勾孔21,以供与上盖5的挂勾条52形成匹配勾持,使扰流管2可悬设于培育筒1内,扰流管2的下端管壁可增设多数个垂直翼板22,以增进水流的扰动效果;
封闭底盖3,封设于培育筒1的底部,且封闭底盖3具有一通气孔31,以供引入外界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仪企业有限公司,未经镇仪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5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