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袋装式林区诱虫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4786.2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7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桂仁意;徐慧琴;石邵松;李兴国;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装 林区 诱虫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杀庄稼与森林害虫的诱虫灯。
【背景技术】
诱虫灯型式繁多,有灯光招引触电致死型的,有灯光招引后入水淹死型的,还有灯光招引后入油粘死型的,这些诱虫灯招引致死的虫体,没有被进一步利用,任其自腐,是对虫体高蛋白质的浪费。近年,在草原、在农区采用一种袋装虫体的诱虫灯,灯光招引而至的害虫经漏斗底入袋后无法飞出,经二、三个夜晚的累积装满一袋左右,即另换袋,将装虫袋取回,虫体作喂鸡的高蛋白饲料,一举两得。这种袋装虫体的诱虫灯的不足是在林区诱虫时,灯光的位置过于低矮,诱虫量低;若将诱虫灯高挂,则装虫袋高悬,人身难以企及,需爬杆取之,十分不便。因此,若推广至林区应用,必须进行改进,对此,尚未见有相关资料报道和实物面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出一种袋装式林区诱虫灯。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袋装式林区诱虫灯,包括灯杆、电线、挂臂、灯体及其下部的漏斗灯座和装虫袋,是灯杆的高度≥设灯林地林木的平均高度,漏斗灯座的下口与装虫袋的袋口之间有纵向的一条落虫管,落虫管与灯杆之间有定位横臂,装虫袋的悬套高度≤成年人平均胸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灯体高挂、装虫袋低挂、增设了落虫管等改进后,诱虫量高,取装虫袋方便,既能充分利用虫体作蛋白源,又适用林区诱虫灭虫,扩大了此类诱虫灯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予以详述:参见附图,本袋装式林区诱虫灯,包括灯杆1、电线、挂臂2、灯体3及其下部的漏斗灯座4和装虫袋7,灯杆1的高度≥设灯林地林木的平均高度,漏斗灯座4的下口与装虫袋7的袋口之间有纵向的一条落虫管6,落虫管6与灯杆1之间有定位横臂5,装虫袋6的悬套高度≤成年人平均胸高。本诱虫灯的改进从挂灯高度和套袋高度着手,要求挂灯高度足够高,以多引诱林区害虫,要求悬套装虫袋的高度不超过多数成年人胸高,操作方便。但这还应结合考虑因林地制宜、因条件制宜。如高大乔木的林区,配用特高灯杆有困难的,用电线杆作灯杆,就地取材安装方便,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4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