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03961.6 | 申请日: | 201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8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鱼台奥伦特原野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2;B01F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234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雾化 包衣 溶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市场正常供货的产品外观是稍带纤维状的粉末,其在水中溶解过程是先溶胀后分散溶解,由于粉末状CMC颗粒径很小,且带有毛绒状,在溶解过程进入水中时,众多细小粉末抱成大团,还没有分散开,水就迅速进入外层的小粉末CMC,使“大团”外层的CMC快速溶胀,形成粘胶状物,阻止了水进入团状物内部,在一般搅拌下,团状物不易散开。要使CMC产品完全溶解,必须在外层溶胀好的CMC分散在水中,而里层才能接触到水的渗入,这样一层层的溶胀、分散、溶解,花费时间很长,有时1-2天还不能完全溶解,仍然出现结团现象,如果介入特殊溶剂则要消耗一定剂量的溶剂,增加成本,给生产制造带来很多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其结构包括旋风分离器和搅拌罐,风送管路连接到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上部的出气管位于旋风分离器内腔的下端边缘的外围设置有喷雾环管,包衣液罐通过输液管连通至喷雾环管,旋风分离器底端设置有闭风卸料器,闭风卸料器通过接管连接到缓冲罐上,缓冲罐底部连通泵送管连接到搅拌罐上,搅拌罐内设置有搅拌轴,搅拌罐底部连通排液管。
搅拌轴上设置有上下两级搅拌桨叶。
搅拌桨叶采用箭叶式搅拌桨叶。
搅拌轴顶端和搅拌罐之间设置有轴封。
搅拌轴顶端连接搅拌电机。
泵送管上设置有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利用旋风分离器和喷淋的协同作用,先将产品粉末风送为粉尘状,粉尘在旋风分离器内产生蜗旋的流动,在粉尘蜗旋的状态进行喷淋,微小的粉尘从细微状态即开始溶解,避免形成结团现象,有利于实现充分溶解,包衣液罐既可采用溶剂水也可采用其他液体,或阻溶剂,对粉尘进行溶解性质或分散性质的包衣,最终使产品粉末更有效快速的溶解到水中。
该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使CMC形成小颗粒状,每个小颗粒状外层形成一层光滑的膜,使它们在进入水中后相互之间很难“抱成团”,小颗粒的CMC进入水中后,很快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只要稍有搅拌或不搅拌,小颗粒CMC单个被水包围、渗入、溶解。虽然溶解过程也是一层层溶胀、溶解。但相对小颗粒状“抱成团”很小,提高了溶解速度,一般在有搅拌的情况下,30-60分钟可完全溶解。
该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风送管路,2、旋风分离器,3、出气管,4、喷雾环管,5、包衣液罐,6、输液管,7、闭风卸料器,8、接管,9、缓冲罐,10、泵送管,11、搅拌罐,12、搅拌轴,13、排液管,14、搅拌桨叶,15、轴封,16、搅拌电机,17、离心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雾化包衣微丸溶解装置,其结构包括旋风分离器2和搅拌罐11,风送管路1连接到旋风分离器2,旋风分离器2上部的出气管3位于旋风分离器2内腔的下端边缘的外围设置有喷雾环管4,包衣液罐5通过输液管6连通至喷雾环管4,旋风分离器2底端设置有闭风卸料器7,闭风卸料器7通过接管8连接到缓冲罐9上,缓冲罐9底部连通泵送管10连接到搅拌罐11上,搅拌罐11内设置有搅拌轴12,搅拌罐11底部连通排液管13。搅拌轴12上设置有上下两级搅拌桨叶14。搅拌桨叶14采用箭叶式搅拌桨叶。搅拌轴12顶端和搅拌罐11之间设置有轴封15。搅拌轴12顶端连接搅拌电机16。泵送管10上设置有离心泵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鱼台奥伦特原野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鱼台奥伦特原野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39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