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03603.5 | 申请日: | 201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2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冬;何夕松;王海岭;张红艳;王飞;吉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04;H01B7/17;H01B7/18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 地址: | 23837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直流 充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油价高涨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国家对能源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能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汽车产业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型产业,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在此过程中,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国内目前常用的充电电缆并不设置信号控制线,或者简单并接信号线,这样控制信号容易受到电缆的电力传输过程产生的干扰信号所干扰,造成混乱,不利于充电过程的控制,而采用独立的电力输送电缆和独立的信号控制线缆简单组合,信号控制线缆容易受到干扰。普通的电缆一般采用绞合线芯制作,在充电的频繁拔插过程容易发生扭转,导致电缆变形,从而影响电力传输,影响电缆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电缆,主要用于充电站场合非车载充电机和充电插头的之间充电系统的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要求电缆具有严格的保护控制措施,避免插头与插座之间带载插拔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且要求耐弯曲、耐磨、耐寒、防电气干扰、信号传输稳定、防紫外、耐臭氧和耐大气老化等特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电缆,由两根充电通信线芯、两根充电连接确认线芯绞合后绕包铜带屏蔽层构成第一线芯,所述第一线芯与直流电源正线芯、直流电源负线芯、低压辅助正电源线芯、低压辅助负电源线芯以及接地线芯绞合为缆芯,缆芯间隙设置填充层,所述缆芯外设有绕包层及聚氨酯弹性体外护套。
本电缆增加了两根充电通信线芯(S+、S-)、两根充电连接确认线芯(CC1、CC2)、低压辅助正、负电源线芯(A+、A-)。非车载充电设备通过低压辅助正、负电源线芯向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供电。非车载充电设备通过判断充电连接确认线芯(CC1、CC2)的输入电压值确认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及电动汽车的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是否耦合。非车载充电设备及电动车确认插头和插座耦合后,闭合开关控制接触器接通直流充电回路,电池管理系统和非车载充电设备通过充电通信线芯进行通信,对电动汽车充电。充电过程中通过对充电连接确认线芯的输入电压信号进行不间断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充电设备立即关闭直流电源输出,断开开关。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和非车载充电设备相互协调并在充电逻辑上加以保护,保证了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在拔开过程中不带负载分开,增加充电操作的安全性。
各线芯均为绝缘线芯,由导体和绝缘层构成,导体采用第5种或第6种镀锡或非镀锡无氧铜导体绞合, 绝缘层采用乙丙橡胶挤包,成缆时填充并绕包低烟无卤环保型阻燃包带材料,为了防止干扰,充电通信线芯缆芯和充电连接确认线芯绞合后整体编织铜带屏蔽层,缆芯在包带层外挤包聚氨酯TPU弹性体外护套。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电缆结构上与普通相比,增加了充电通信线芯、充电连接确认线芯、低压辅助正、负电源线芯,保证了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在拔开过程中不带负载分开,增加充电操作的安全性;且增加了屏蔽层结构增强了充电系统的防干扰性和信号传达准确性。
导体采用采用第5种或第6种镀锡或非镀锡无氧铜导体绞合,由于铜的含氧量非常的小,增强了铜的抗氧化性。导体以较小的节距束绞成软绞线,以提高导体的弯曲性和柔软性,满足电缆在使用时的柔软性。
绝缘材料使用耐臭氧、耐气候、耐老化、耐电晕、耐泄漏电痕、电气绝缘性能、耐弯曲柔软性均优良的三元乙丙胶,很好的满足了充电场合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要求。护套材料选择上采用聚氨酯TPU弹性体来提高电缆的阻燃性和耐寒性、耐磨性、耐辐射、耐油、耐低温,即使在零下30摄氏度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柔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充电通信线芯,2充电连接确认线芯,3铜带屏蔽层,4直流电源正线芯,5直流电源负线芯,6低压辅助正电源线芯,7低压辅助负电源线芯,8接地线芯,9填充层,10绕包层,11,外护套。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电缆,由两根充电通信线芯1(S+、S-)、两根充电连接确认线芯2(CC1、CC2)绞合,绞合后绕包铜带屏蔽层3构成第一线芯,第一线芯与另外五根线芯:直流电源正线芯4(DC+)、直流电源负线芯5(DC-)、低压辅助正电源线芯6(A+)、低压辅助负电源线芯7(A-)以及接地线芯8(PE)绞合为缆芯,缆芯间隙设置填充层9,缆芯外设有绕包层10及聚氨酯弹性体外护套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龙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36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冷却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止精轧机AGC液压缸转动跑位的装置





